【题目】如图装置先暗处理,然后用铝箔纸将甲叶片全部包裹,乙叶片不包裹。在连续光照数小时后,摘下甲、乙叶片,去除叶绿素并漂洗,再滴加碘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包铝箔纸的目的是为防止水分散失
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蓝色,乙叶片呈黄白色
D.该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酒精必须隔水加热
【答案】D
【解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A.包铝箔纸的目的不是为防止水分散失,而是形成有无光照的对照实验,故A错误。
B.该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产物是淀粉,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乙叶片未覆盖铝箔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之后,乙叶片呈蓝色,甲叶片覆盖铝箔因得不到光照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之后,甲叶片呈黄白色,故C错误。
D.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隔水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酒精脱色的方法是隔水加热,叶片会变成黄白色,故D正确。
故选D。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湖北省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植物238种,高等陆生脊椎动物23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和麋鹿。图示为保护区内部分作答:
(1)图中所示①②③代表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③是由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完成的,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对自然界中的______起重要作用。
(2)水绵、衣藻等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细胞中有______,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能将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合成______,同时把光能转变为______。
(3)虾、鱼、白鹭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地以植物为食,能帮助植物______。
(4)保护区内生物丰富,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所用图中显微镜的1放大倍数为10X,4放大倍数为25X,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倍。
(2)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有反光镜和____。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调换物镜,需要转动[ ]____。
(4)若所用显微镜,配有目镜:A(10X)和B(5X);物镜:C(10X)和D(30X)。现在要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应选用哪两个来组合____(填字母)。
(5)若载玻片上写有英文字母“p”字样,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____”字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显微镜,请回答: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_____。
A.选遮光器上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C.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圆形的光屏
(2)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物镜。(填“高倍”或“低倍”)
(3)显微镜下视野较暗,这时应转动_____和_____调节视野的亮度,如果物象不够清晰,调节_____使物象更清晰。
(4)现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0×),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和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倍。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向视野中心移动,应将载玻片向____移动。
(5)视野中若有一个污点,擦拭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都未移动,说明污点很可能在_____上。
(6)将写有字母“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三种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病毒的结构简单,图A、B和C三种病毒都由[①]______外壳和[②]内部的______构成。
(2)A、B和C三种病毒依靠______(填“①”或“②“),利用活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要__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4)病毒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发现了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防治病毒性疾病,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______的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