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的体温恒定所具有的意义的是(  )
A.增强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B.扩大了动物的适应范围
C.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D.摆脱了自然界对动物的束缚

分析 (1)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2)恒温动物又叫温血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
(3)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解答 解:ABC、动物的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扩大了动物的适应范围”、“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ABC正确;
D、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所以体温恒定的动物也不能摆脱自然界对动物的束缚,D错误.
故选:D.

点评 关键知道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都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学生名称装置标号温度(℃)湿度光照种子数发芽率(%)
A25潮湿有光10096
B4潮湿有光1000
C25干燥无光1000
D25潮湿无光10098
E25潮湿有光5100
F25潮湿无光5100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是为了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乙同学实验设计的对照组是D装置.
(3)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一组在无光条件下培养,一组在有光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大豆都发芽了,说明大豆萌发的必需条件不包括光照.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较少,偶然性较大.
(4)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而与光照无关.
(5)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种子死亡或胚已被破坏或种子正在休眠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被子植物区别于裸子植物的主要特点是(  )
A.有种子B.有根、茎、叶的分化
C.种子外有果皮包被D.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因此食品保存中防腐的主要原理是(  )
A.不让食品接触到细菌和真菌
B.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C.保持食品的清洁、干净
D.将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全部杀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学校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同学们如离弦之箭向前奔跑,关于此时人体的运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膝关节的关节腔内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B.肌肉收缩是 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产生的
C.此时除运动系统参与外,其余系统都密切配合加强了其生理功能
D.奔跑时大腿上的肌肉同时收缩产生前进的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D.吸收氧气,放出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阅读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生活在在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的也是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喷洒DDT.蚊子死了,疟疾也得到了控制.可是没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出现了.由于DDT同时还杀死了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小黄蜂,导致人们的房屋纷纷倒塌.同时,DDT毒死的虫子后来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对猫造成杀伤,猫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老鼠的大量繁殖.在有可能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危险时,世界卫生组织只得被迫向婆罗洲空降14000只活猫,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了一次奇特的任务──“降猫行动”.
(1)蚊子属于昆虫,昆虫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
(2)在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中,老鼠属于恒温动物.
(3)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为什么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变黄的柳树叶够能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种现象说明(  )
A.柳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柳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柳树能够进行呼吸D.柳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生活中常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作食品.如图中能用于生产啤酒的微生物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