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  )
A.虎克B.达尔文C.麦克郎D.孟德尔

分析 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麦克朗,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900年麦克朗(McClung,C.E)等就发现了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他们采用的材料多为蚱蜢和其它直翅目昆虫.1902年麦克朗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染色体,称为副染色体.因此,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麦克朗.
故选:C

点评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地球上70%以上的氧气都是由一种没有根、茎、叶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这种植物是(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材料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由于艾滋病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1)HIV属于病原体(传染源、病原体),它存在于人的体液(选填:“体液”或“体表”),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从而使人缺乏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导致死亡.
(2)保定市采血战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属于传染源按病原体的种类不同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4)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为预防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组织召开“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决定将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被检测出的日子12月1日定为每年的世界艾滋病防治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明,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二:猴子总喜欢吃甜薯,饲养员在给猴子喂食物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猴子一只费了好长时间才从这个水池中捞出这个甜薯.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再也不愿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
(1)蚯蚓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
(2)猴子总喜欢吃甜薯,这种表现属于先天性行为,有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再也不愿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学习行为.
(3)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地球形成以后多少年左右,才逐渐形成原始的生命(  )
A.20亿B.10亿C.40亿D.5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地层的结构.×(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对于农田里的玉米来说,下列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空气B.C.水分D.杂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有足和触角的是(  )
A.蚯蚓B.蝗虫C.乌贼D.燕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三种血细胞中,数量对多、细胞最大和细胞最小的依次是(  )
A.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B.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D.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