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免疫力.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因此,再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时所花时间大大缩短,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

解答 解:A、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正确;
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正确;
C、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但是会慢慢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结合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完成以下问题
(1)血液在流经[1]肾小球和[2]肾小囊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都可以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当健康的人原尿经[3]肾小管时,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的成分是葡萄糖,完全不被吸收的成分是尿素.
(3)人体排尿,不仅能够起到排出废物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和d分别为精子和卵细胞.B过程为受精,形成的e细胞叫受精卵.
(2)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若这对夫妇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假如他们再生第二胎,生女孩的可能性约为50%.若第二胎是男孩,则在生殖过程中,结合在一起的两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22条+Y和22条+X.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是为了避免生出具有遗传病的孩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哪项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
A.青蛙捕食蝗虫B.兔子啃吃松蘑C.山羊吃树叶D.人类吃黑木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些现存的生物仍与它们的祖先在一百万以前的生存方式几乎相同,对这一现象下列哪种解释最合理(  )
A.这些生物一直发生着变异B.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变化不大
C.这些生物利用有性繁殖的方式繁殖D.这些生物又演化成简单的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  )
A.糖类、蛋白质和脂肪B.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C.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糖类D.维生素、糖、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中影响桃花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B.温度C.湿度D.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下列左侧的科研成果或自然现象与右侧的相关知识或生物技术用横线连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对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多细胞到单细胞B.由简单到复杂
C.由低等到高等D.由水生到陆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