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号 | 区域植株树 | 每植株上的平均荚果数 | 每荚果中的平均种子数 | ||||||||||||
1 2 3 4 |
20 40 60 80 |
40.1 31.9 25.0 10.6 |
3.0 2.9 3.1 2.8(l)科学兴趣小组选取的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的土壤是 壤土类 壤土类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2)莱果中的种子是由大豆花子房中的 胚珠 胚珠 发育而来的.(3)简要叙述实验结果: 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种子平均数基本不变 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种子平均数基本不变 .(4)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相对于1、2、4 号区域,3 号区域是比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不赞同,因为不知道每个区域中种子的质量 不赞同,因为不知道每个区域中种子的质量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植物和土壤的理解,种子的形成,以及对实验结论合理性的判断,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土壤的结构不同,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这与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壤土的构成颗粒较小,沙土的构成颗粒较大,所以沙土漏水明显,黏土类土壤黏性很强,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 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为了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应选用的是壤土类土壤. (2)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形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大豆种子是胚珠发育形成. (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种子平均数基本不变. (4)不赞同,因为不知道每个区域中种子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1)壤土类; (2)胚珠; (3)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每植株上的荚果数减少,每荚果中的种子平均数基本不变. (4)不赞同,因为不知道每个区域中种子的质量.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9?湖州)小明同学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 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l)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 镁元素 镁元素 对实验的干扰.(2)培养两周后,观察的对象是 幼苗叶片的颜色 幼苗叶片的颜色 .(3)每组为什么要选用较多数量的胚? 减少由于种子死亡或遗传差异带来的误差 减少由于种子死亡或遗传差异带来的误差 .(4)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表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