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如图为人体吸收、消化、循环和泌尿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3和4比较,4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比3中的含量增多;此处的生理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或扩散作用)实现的.
(2)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透过2层细胞膜进入血液;血管7内流的血液是静脉血,[C]的结构名称右心房.
(3)小肠处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营养物质物质在此处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然后被运送到下肢骨骼肌利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2次.
(4)张阿姨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测得血红蛋白含量为90克/升(正常值范围是ll0-150克/升),医生建议她应该注意多吃含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物质5与血液相比较,在成分上的区别是物质5不含有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生理过程6称为重吸收;但当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120毫克/分升时,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肾小管的吸收功能是有限的;
(6)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各个系统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4)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
(5)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6)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7.7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7)图示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1表示人体呼出的气体,2表示人体吸入的气体,3表示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的物质,4捕食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的物质,5是尿液,6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7、上下腔静脉F吸气过程,G呼气过程;①二氧化碳、②氧气.

解答 解:(1)血液流经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图中3和4比较,3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比4中的含量增多;此处的生理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透过组织细胞壁以及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需要透过2层细胞膜;血管7内流的血液是静脉血,[C]的结构名称右心房.
(3)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因此在小肠处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营养物质物质在此处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经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动脉→下肢骨骼肌毛细血管被下肢骨骼肌利用,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2次.
(4)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因此缺铁或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都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进而引起贫血.张阿姨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测得血红蛋白含量为90克/升(正常值范围是ll0-150克/升),低于正常值,属于贫血患者.因此医生建议她应该注意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5)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物质5尿液与血液相比较,在成分上的区别是物质5不含有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生理过程6称为重吸收;人的血糖浓度为0.1%时,肾小管能重吸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但当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吸收功能是有限的.
(6)人体新陈代谢活动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下,A、B、C、D等各个系统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作用(或扩散作用)  
(2)2;静脉血;右心房  
(3)胆汁、肠液、胰液; 2   
(4)含铁和蛋白质    
(5)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重吸收;肾小管的吸收功能是有限的  
(6)神经系统和激素(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四条血管中含有静脉血的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2)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血液流径体循环比肺循环的路径较远,所以心脏的D壁最厚(用图中字母表示).
(4)假如图中②所代表的是气体,它应该是氧气.
(5)当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吸收的营养物质,最先进人心脏的A(用图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爱艾滋病人.自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着.如今每天将近有1.7万人被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全球患病总人数达数亿.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还有一些通过母婴传播的婴儿出生就携带HIV,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携带的HIV患者属于传染源.
(3)病人输血时一定要严格审查,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从控制传染病措施来看,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做好出入境检查,严防生物入侵
C.为了方便,出行多开私家车
D.实施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13.在身体同一部位的动脉比静脉粗大.×.(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玉米和油菜种子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  )
A.胚芽B.胚轴C.胚根D.子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I、Ⅱ表示血管类型.请据图分析冋答问题:

(1)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在消化道内经过①过程后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
(2)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④时,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是收缩.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3)A系统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房室瓣的开闭情况是打开.
(4)图中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③⑤⑥(填写图中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体检中,小明同学的胸围差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1cm,9cm,10cm.小明的胸围是(  )
A.11cmB.9cmC.10cmD.9.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营养物质,不经过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的是(  )
A.水、无机盐、维生素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维生素、蛋白质D.无机盐、葡萄糖、脂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