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D.过程②染色体会减半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③表示组织.

解答 解:A、过程①细胞数目增多,因此表示细胞分裂长,错误;
B、过程②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表示细胞分化,正确;
C、过程③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的组织,而不是细胞分裂,错误.
D、过程②是细胞分化,在细胞内染色体的控制下发生的,因此染色体不会发生变化,不会减半,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日常生活中具备食品安全意识的正确做法是(  )
A.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可长期多吃
B.“五角零食”营养全,可口,可多吃
C.袋装食品尽管过期但没霉变仍可食用
D.桶装水应在保质期内饮用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以下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流程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
A.蜜蜂:受精卵→若虫→成虫B.家鸽:受精卵→卵黄→系带→雏鸽
C.青蛙:受精卵→成蛙→幼蛙→蝌蚪D.果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豌豆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著名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如图甲~戊是豌豆的生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甲、丁图中,豌豆植株茎的高度以及豌豆籽粒的形状结构特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豌豆植株的茎有高茎也有矮茎、豌豆籽粒的形状有圆粒也有皱粒,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相对性状.
(2)乙、丙图中,豌豆的花只有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必要的生理过程后才能形成丁图中包含籽粒的豆荚,豌豆的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了精子与卵细胞的两两结合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3)丙~戊图中,用纯种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豌豆都是圆粒的;子一代种下去后自花传粉,收获的子二代豌豆有圆粒和皱粒两种,其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戊所示.根据子二代的坐标图戊分析.豌豆的圆粒与皱粒中圆粒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都是圆粒,子二代中又出现圆粒这一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若用R表示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子二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
B.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
C.形成信号图象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有5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
(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次级消费者是狐、蛇、鹰,鹰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4)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5)如果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含有害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鹰.
(6)在该生态系统中蛇与鹰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7)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地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兔和鼠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减少,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能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B.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C.正常的细胞分裂可以无限制进行
D.细胞分裂受细胞中遗传物质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据实验填空
试管标号1234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搅拌搅拌不搅拌搅拌搅拌
温度0℃100℃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处应加入2mL 清水.
(2)1,2,3号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1和3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5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淀粉没有充分分解成麦芽糖,剩余淀粉遇碘变蓝色(或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写出1种即可)
(5)实验正常情况下,请推测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
(6)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温度是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1234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
温度37℃0℃100℃
水浴时间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作用.
(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这时候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会影响唾液对馒头的消化吗?.
(4)本实验检测淀粉所用试剂是碘液,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维生素C用加碘的淀粉溶液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