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是__,各种动物是__,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
(2)该生态系统有__条食物链,最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__,很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在一起就构成__.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__.如果大量捕杀蛙和鸟,那么昆虫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后__.(填“上升”或“下降”).
(3)除本图所示的生物外,还有一些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__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__.
(4)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么它们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鸟__虫.(用箭头表示).
【答案】 绿色植物 消费者 食物链 4 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食物网 绿色植物 上升 下降 物质循环 分解者 ←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各种动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构成了食物链。
(2)食物链的数法应该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费者(也就是说再往后没有箭头了为止),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注意最高消费者不一定是一个)。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①绿色植物→鼠→猫头鹰;②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③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④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共4条,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猫头鹰。在生态系统中,各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在该食物网中,绿色植物是第一营养级,所以,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绿色植物。如果大量的捕杀蛙和鸟,昆虫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昆虫的数量短期内会上升,昆虫的数量多,绿色植物数量减少,蛙和鸟的数量随之下降。
(3)图中食物网,体现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除本图所示的生物外,还有一些生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物质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演分解者。
(4)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就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下去,所以能量流动的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么它们之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鸟←虫。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采取正确的防病措施,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预防大脖子病,炒菜时加入含碘食盐一起煸炒
B.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要注意控制饮食
C.为预防近视,不躺着看书,不边走路边看书
D.为预防神经系统病变,要保证睡眠,不过度用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要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需将甲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形成对照试验,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 )
A.光合作用 B.分解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陆续建立了数百个自然保护区,其目的是( )
A. 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比植物的影响小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环境影响植物的分布 D.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 在该生态系统中,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图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2)鹰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3)如人类大量捕捉青蛙,害虫的数量会 , 直接导致的数量大量减少。
(4)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
②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
③重复多次.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说明__.
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__.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__.
(5)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__行为特征的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