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但是一般植物的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总是比下表皮的少,这是因为
A.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C.下表皮气孔多,可以加速水分的散失
D.上表皮气孔少,可以减少氧的散失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生物月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球上现有生物已知的大约200多万种。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这个范围大约是( )
A.20千米 B.10千米 C.100千米 D.1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同一株植物上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部位摘取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蓝色最深 B.傍晚摘取的蓝色最深
C.深夜摘取的蓝色最深 D.一样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蒸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腾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
B.蒸腾作用在白天更加明显
C.蒸腾作用是一种浪费
D.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六(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炎炎夏日,植物的叶片没有被灼伤,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发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九(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蚯蚓的_________端,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________,运动时先移动的是身体的前部,靠__________完成运动。
(3)蚯蚓的呼吸要靠__________来完成。空气中的氧气首先溶解体表的粘液中,然后再渗透进入体壁,再进入_________中,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九(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很多同学都喜欢吃海鲜,下列你吃过的海鲜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有( )。
A.对虾 B.大闸蟹 C.乌贼 D.黄花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西安某中学的陈重光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喂麸皮和菜叶,另一组喂泡沫塑料盒片。多次试验后,她发现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经过称量,证明黄粉虫体重在增加,并发现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最后她得出结论:黄粉虫能食用有机塑料并将其消化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有机塑料的活性物质。她的这一发现在全国第18界科技创新大赛中活的二等奖。
(1)在上述实验中,陈重光所做的假设是 。
(2)在上述实验中,陈重光控制的变量是 。
(3)陈重光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
(4)陈重光的试验结论,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难题提供了启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备考2016年山西中考生物提升试卷2(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为6月分北方某晴天一昼夜玉米植株对二氧化碳吸收、释放变化曲线图,该曲线在CD这段时间内下降 其意义是 。
(2)将甲蝗虫的头部全部浸入水中,将乙蝗虫的胸腹部全部浸入水中,最先死去的蝗虫及其原因是
(3)甲、乙、丙是同班同学,由于甲得了流感而乙被感染,丙安然无恙(乙、丙身体素质一样),那么,乙在得流感前后的身份在免疫学上分别属于 ;丙没有得病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