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图示中,1是肺部毛细血管,2是小肠,3是下肢静脉,4是入球小动脉,5是出球小动脉,6是肾动脉,7是肾静脉
解答 解:(1).气体进出1肺,必须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完成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肺泡与血液完成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内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氧气进入血液后,导致血液内的氧浓度增高,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线粒体内有机物的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图中2表示的是吸收,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图中3代表的血管为下肢的静脉血管,人体四肢静脉的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的静脉瓣.
(4)观察图示可知:血管4是入球小动脉,5是出球小动脉,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从5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是因为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滤过到了肾小囊腔;
(5)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发生炎症、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明显增多;若给该同学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随血液流动首次到达病灶的路线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小肠处毛细血管,因此药物随血液两次经过心脏后才能到达病灶.
故答案为:(1)气体扩散;氧气;血红蛋白;线粒体;
(2)小肠;
(3)静脉瓣;
(4)肾小球的滤过;
(5)白细胞;2.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识图、读懂图示.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④ | C. | ③④ | D. | 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肺泡小,但数量众多 | B. | 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 ||
C. | 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 D. | 肺位于胸腔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