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有可能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前些年,我国西部的一些地区由于急于发展,过度开采资源,超载放牧牲畜,使得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现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图1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______条食物链。此图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缺少了______。
(2)在牧草→鼠→狐狸→鹰这条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是结构______。
(4)图2表示右上中某条食物链的各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当乙的数量减少时,受到危害最严重的生物是______
A、甲 B、丙 C、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一棵银边天竺葵(它的叶子边缘呈白色,其它部分呈绿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黑纸片在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之后把该叶片摘下,去掉叶绿素,加碘液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处在滴加碘液后颜色变成______色,原因是______
(2)A处在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A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A与B进行对照说明了______.
(3)C处(叶片边缘)没有变蓝,说明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形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草利用太阳的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进行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食物来源。
(2)牛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体内通过_____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
(3)图中_____能够把草、牛等动物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能被草等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4)在自然界中碳循环是以_____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5)在物质循环中使动物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细菌是比如_____等。
(6)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通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_____的角色参与物质循环,对整个草原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7)通过你的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颈和前肢长,有的颈和前肢短,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_____。
(3)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_____作用。
(4)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是_____。
(5)生存下来的个体是通过_____ 来积累其特性的。
(6)现代的长颈鹿是通过_____的_____和遗传积累逐渐形成的。
(7)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当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形成是_____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图表示玉米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A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4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_____。
(2)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以推测,B3属于_____组织,终生具有分裂能力。
(3)若C表示我们食用的玉米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
(4)与人体相比,D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判断是否动脉出血,要依据下列哪项描述( )
A.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的从伤口流出
B.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
C.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的涌出
D.前三种情况都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小丽听说绿色植物能释放氧气时,她选择了两盆植物:一盆放在光下,另一盆放在黑暗处。她的探究行为属于( )
A.提出问题B.做出假设C.完成实验D.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