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以下资抖,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夏天暴雨过后,蚯蚓会爬出地面,
资料二:有人将两只蝗虫头和腹部分别浸没在水中相同时间,发现腹部浸没在水中的蝗虫死亡。
资料三: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将含有BTB的溶液滴在水中鱼口的前端,观察从鳃盖后流出的液体的颜色。
(1)资料一中蚯蚓的行为出现的原因是其呼吸是靠湿润的____来进行气体交换,雨水使土壤中空气不足。
(2)资料二说明与蝗虫呼吸相关的结构____主要分布在腹部。
(3)预测资料三中的结果是流出的液体颜色是____。
(4)有人用铁丝系上纤维丝模拟鱼类的鳃,并通过以下实验进行对照,以此说明鱼儿离不开水,其中纤维丝表示的是____,其颜色鲜红,内含丰富的____。
【答案】体壁 气门 黄色 鳃丝 毛细血管
【解析】
蚯蚓用体壁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据此答题。
(1)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
(2)在蝗虫胸腹部的左右两侧有一些小孔是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体内的门户,而在蝗虫体内真正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
(3)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将含有BTB液的水滴到鱼口前方,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的颜色是黄色。
(4)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鳃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有人用铁丝系上纤维丝模拟鱼类的鳃,其中纤维丝表示的是鳃丝。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而人们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河堤上、山坡上大量造林、绿化,是利用了根系能( )
A. 固着土壤,固堤保土 B. 吸收水分 C. 吸收无机盐 D. 吸收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东阿又称“喜鹊之乡”,每年飞到黄河森林公园的喜鹊多达几万只。下面是鸟的标本、鸟的骨骼模型和鸟的部分呼吸器官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一可知,鸟与飞行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①身体呈__,可减少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②前肢变成__,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
(2)观察图二可知,鸟的骨骼与飞行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①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如标号[1]所指的骨)内部中空,可__。②胸骨有高耸的龙骨突,可附着发达的__,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3)观察图三可知,鸟有与肺相通的[5]__,该结构具有__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肺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的心脏结构示意图,有关心脏结构的叙 述错误的是()
A. 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壁最厚的是b
B. ①为上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C. ③为肺动脉,内流静脉血
D. 用静脉滴注药物时,药物首先进人心脏的a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遇到因溺水等意外事故心跳停止的患者时;需拔打急救电话外还应该
A. 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B. 外伤止血
C. 擦洗面部,耐心等医 D. 测量血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两图中,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组织处局部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表示左心室的是_____________,同侧的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_________瓣,防止血液倒流。
(2)乙图中表示毛细血管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这种血管的管壁极薄、管腔最小,只能允许____________呈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⑤表示的是_____血管,⑦表示的是____血管,若⑤与甲图的血管③相连,则血管⑦内流___________血。血管⑦内的血液将通过血管④流回C______,完成血液循环中的__________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生物是自发产生的吗?17至19世纪,英国的尼达姆、意大利的斯帕兰扎尼和法国的巴斯德曾做过下面的实验,试分析回答: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甲,把将煮沸的肉汤放入消过毒的玻璃烧瓶内,并立刻用软木塞盖住,数日后肉汤中发现大量蠕动着的微生物。
斯帕兰扎尼的实验:①如图甲装置,将肉汤放入烧瓶,用软木塞盖住后煮沸1小时,几天后在肉汤中也发现了微生物;②如图乙装置,将肉汤装入烧瓶后,将烧瓶口烧成封闭,加热肉汤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发现了微生物;③同操作②,但加热肉汤的时间改为沸腾1小时,几天后,在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丙装置,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一年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
(1)上述实验均对肉汤进行了煮沸处理,其目的都是为了_____,提高实验的可信度、科学性;在斯帕兰扎尼的实验中,实际构成了_____组对照实验。
(2)对比尼达姆和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可以推测尼达姆的实验中,肉汤污染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②_____。
(3)对比巴斯德和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可以推测斯帕兰扎尼进行的实验③中,肉汤未被污染有可能是因为烧瓶中缺乏新鲜的______。综合他俩的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______产生的。
(4)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有时会将一些肉、鱼、水果加工成罐头,这实际是依据图_____所示的实验原理及装置设计生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