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为: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 解:(1)
(2)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10X×20X=200X.目镜的镜臂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的镜臂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的,物镜离玻片距离越近,在图乙四个镜头中,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是A和D.
(3)显微镜是靠反光镜,将周围的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的.若光线被遮住(或没有光线),视野就会变暗.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5)观察时应先使用 低倍镜调焦距时先调节 粗准焦螺旋. 再调节 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
(2)200倍;A、D;
(3)光线被遮住(或没有光线);
(4)
(5)低倍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骨的煅烧 | 骨的脱钙 |
被烧去是骨中的:有机物 | 被酸溶解的是骨中的:无机盐 |
煅烧后留下的是骨中的:无机盐 | 溶解后留下的是骨中的:有机物 |
煅烧过程中骨的颜色变化是:白→黑→灰白 | 溶解过程中骨的变化是:变柔软 |
煅烧后骨具有的特性是:脆硬、易碎 | 溶解后骨具有的特性是:柔韧有弹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甲 | 乙 | 丙 | 丁 | |
涂凡是林的部位 | 不涂 | 上、下表皮 | 上表皮 | 下表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