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以下是某地区中学生2005年和2014年近视率调查数据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 初中阶段 | ||
检查人数 | 近视人数 | 近视率 | |
2005 | 19401 | 4091 | 21.1% |
2014 | 19251 | 8379 | 43.5% |
A. 通过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可知,初中生近十年来近视率有上升趋势
B. 若想要知道诱发近视的原因,仅对少数近视患者做访谈即可
C. 近视率的计算方法是将近视人数与非近视人数作对比
D. 通过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答案】A
【解析】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从两次调查比较可知,初中生的近视率增加幅度最大,A正确;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不是对少数近视患者做访谈即可的,B错误;近视率的计算方法是将近视人数与参与调查的人数作对比,C错误;不是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D错误。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玻璃缸内装三层两种不同颜色且有一定湿度的土壤,每装一层均稍加按压,土壤的总体积约占容器的2/3。选几条生长健壮的蚯蚓放入玻璃缸内,在玻璃缸口处盖一块盖板,并留出一定缝隙。然后,将上述装置放在温暖阴暗处,每天放入一定数量的腐烂叶片。
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缸内要保持一定湿度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盖板时留出一定缝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周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提示:只考虑土壤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说明生物既能____环境,又能____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判断题
(1)所有的生物都能够进行新陈代谢。 (________)
(2)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________)
(3)用鼠妇做完实验后,一定要将鼠妇消灭掉。 (________)
(4)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________)
(5)生物只能适应所处的环境,对外界的环境无能为力。 (________)
(6)动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也能。 (________)
(7)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 (________)
(8)人体有八大系统,这些系统是各自工作,互不相干的 。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夏季,沧州市雨量充沛,玉米喜获丰收。分析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思考下列问题:
(1)玉米田中靑蛙、蝗虫、玉米螟、杂草都是影响玉米生活的______因素,杂草和玉米之间的关系是_____。
(2)玉米播种后种子萌发时____最先突破种皮,玉米主要靠根尖的______区吸收水分,并通过茎中的______将水分运送到叶,其中大部分的水分用于玉米植株的____。
(3)夏季,生长旺盛的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产物____用来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碳一氧平衡。
(4)深秋,玉米粉碎还田后,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土壤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种子获得新品种,其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
A. 直接改变了种子的某些性状 B. 改变了种子的营养成分
C. 淘汰了种子的某些不良性状 D. 使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某家庭成员特征调查表,请根据表格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性状类型 | 父亲性状 | 母亲性状 | 女儿性状 |
眼睑特征 | 双眼皮 | 双眼皮 | 单眼皮 |
耳垂特征 | 有耳垂 | 无耳垂 | 无耳垂 |
舌头特征 | 能卷舌 | 能卷舌 | 能卷舌 |
(1)父母均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为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___为显性基因。
(2)女儿体细胞中有______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有_______条来自父亲。
(3)已知有耳垂相对于无耳垂为显性,用A表示,由表可知,其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4)父母都是能卷舌,女儿也是能卷舌,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