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蚯蚓生活在土壤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B.蚯蚓能够分解土壤里的有机质,属于分解者
C.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D.蚯蚓的呼吸要依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表来完成

分析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由很多环状体节构成,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据此答题.

解答 解:A、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是典型的环节动物.A错误.
B、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B正确.
C、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协调进行蠕动,C正确.
D、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D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蚯蚓的特点以及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叶片呈绿色的原因是叶片中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少镁元素叶片表现出“缺绿”的症状.某同学欲验证“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Ⅰ、取两个相同的玻璃器皿,分别标号为A、B.
Ⅱ、在A中加入适量土壤浸出液,B中加入等量缺镁的土壤分出液.
Ⅲ、将两株生长状况良好且大小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入A、B中
Ⅳ、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株玉米幼苗叶片的状况.
据实验过程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把实验过程Ⅲ补充完整.
(2)A和B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镁元素.
(3)一段时间后,叶片表现出“缺绿”症状的是B中的玉米幼苗,若加入镁元素一段时间后,“缺绿”症状消失,即可充分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4)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幼苗生长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这些物质被玉米幼苗的根系吸收后,在蒸腾作用的拉动下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夏秋季节都可以见到蝗虫,下列有关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相同
B.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跳蝻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熟的蝗虫有明显的差别
D.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不注意用眼卫生,近年来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近视眼,矫正近视戴(  )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D.太阳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核B.液泡C.叶绿体D.细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果一个细胞连续分裂5次,可形成的细胞个数是(  )
A.16个B.32个C.10个D.6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述行为,属于哪种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  )
A.转移注意力B.自负C.自我安慰D.宣泄烦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所生活的环境.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C.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图甲为大豆植株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过程,乙为其叶片的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C]过程除了产生氧气外,还可以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叶片结构的[③]中进行.
(2)如果将甲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罩住,那么它的[C]光合作用作用过程将会停止.经过一定时间后,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将会增加,这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作用.同时还会发现塑料袋内壁附着有许多小水珠,这是植物蒸腾作用作用的结果,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结构的[④]散发出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