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探究植物的生理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以下三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_____。
(2)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该实验中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呈蓝色的装置是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_____。(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3)在实验三中,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_____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主要是通过蒸腾作用从_____散失的。
(4)综合上述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对维持大气中的_____起重要作用。
(5)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E 叶片 碳﹣氧平衡 合理密植
【解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图示中的三套装置是验证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常用的经典实验装置,甲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乙装置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丙装置可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器官是叶片。
(1)“在实验一中,A瓶装有萌发的绿豆种子,B瓶装有煮熟的绿豆种子,把A、B装置同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A、B瓶中燃烧情况”。A瓶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瓶中氧气;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氧气没被消耗,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A瓶中的蜡烛熄灭,B瓶中的蜡烛燃烧。因此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的气体是氧气。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D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二中的C和D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C装置内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装置内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中经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呈蓝色的装置是D。
(3)在实验三中,E、F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片,“同学们将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发现E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较多小水珠,说明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从叶片散失的。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即碳-氧的相对平衡。
(5)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施用农家肥,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多种无机盐,促进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I代表肺泡内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可能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葡萄糖
D. 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