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2)根据反射形成过程的特点,反射通常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解答 解:(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当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图中结构名称:中间小黑点为神经节,离神经节近的为传入神经,离神经节远的为传出神经,所以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3)图中结构名称:[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4)图中该反射是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里,因此是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
(1)反射弧; 反射
(2)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3)1→2→3→4→5
(4)非条件; 脊髓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功能.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 |
B. | 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 |
C. | 血液流经小肠时氧含量的变化 | |
D. | 人进入高原后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看被测液体出现转红色则含有蛋白质 | |
B. | 某“奶粉”是否添加了面粉?可用碘液检测,看被测液体出现蓝色则含有淀粉 | |
C. | 某“水果”是否含有维生素C?可用加碘的淀粉溶液检测,若被测液体能使之褪色则含有维生素C | |
D. | 某“包装食品”是否过期?可用识别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办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