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 抗生素都是由细菌产生的
C. 所有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D. 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A
【解析】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有的真菌或放线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B错误;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C错误;细菌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依靠人体的消化系统来完成,消化系统由_____和_____组成。消化道的开始部位是_____,形成粪便的场所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普通烟草的叶容易被虫吃掉。科学家发现苏云金杆菌能产生杀虫毒素,于是将苏云金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________转入普通烟草的细胞中,而得到抗虫效果良好的抗虫烟草。这种抗虫烟草就是一种________生物,同时也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每年都有一万到两万个物种在地球上消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对有些动物可以进行迁地保护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 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微生物广泛用于食品生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们饮用的葡萄酒、啤酒等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B. 蘑菇、木耳、灵芝等真菌可以直接食用或药用
C. 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
D. 泡菜的制作和酵母菌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项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 )
A. 都没有根茎叶器官的分化 B. 都是多细胞植物
C. 大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D. 都不能产生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要想关爱生命、守护地球,就要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A. 遗传多样性
B. 生物数量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探究题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和 。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象机偷拍下鹿群的生活状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将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营养学会将我国成年人钙的供给量定为0.8克/天,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的青少年对钙的需求量更高,但我国绝大多数人远未达到这个标准。据调查显示,我国有95%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钙,由此可见,我国儿童缺钙的现象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下表为小明同学某日的食谱,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本大题共14分)
食物种类 | 食物重量(克) | 含钙量(克/100克) |
馒头 | 1000 | 0.03 |
青菜 | 500 | 0.03 |
豆腐 | 100 | 0.16 |
牛奶 | 0 | 0.10 |
猪肉 | 100 | 0.006 |
(1)小明同学这天摄入钙的总量为____ 克,如果通过喝牛奶补钙,按照对钙需求量为0.8克/天计算,他每天至少应在饮食上增加____ 克牛奶。
(2)有的孩子吃了很多钙制品,但还有明显的缺钙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
(3)表中的食物中,牛奶的含钙量较多,除此之外,它还富含____ ,该物质被分解成____ 后,才可以被小肠吸收。
(4)儿童缺钙易患____ ,而中老年人缺钙易患____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适量补充含钙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