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很多种类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充当分解者的角色,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将同一株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       ,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温润.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2)实验方案中的横线位置应填不接种.
(3)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细菌,该实验中设置乙组是为了起对照作用.
(4)如果将实验方案中“同一株树的部分落叶”改为“两种树的等量落叶”,你认为科学吗?
原因是不符合变量单一原则.
(5)几天后,该实验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乙组树叶没有被分解,甲组树叶被分解.
(6)潮湿的落叶中含有细菌生活所必须的营养成分有有机物,为细菌的生活和大量繁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7)枯枝落叶被腐生细菌分解成水和无机盐,它们可以再被植物利用,这说明细菌等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是促进物质循环.

分析 1、分析该实验的实验设计可知:甲、乙两组以细菌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解答 解:(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可知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2)(3)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因素,根据做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实验可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细菌,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方案中的横线位置应填不接种.
(4)使用同一种树叶可以保证探究环境的尽量相同,控制变量,使结果准确.所以改为“两种树的等量落叶”不科学,原因是不符合变量单一原则.
(5)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乙无菌,树叶没有被分解,甲组的树叶上接种了细菌,因此一段时间后树叶会被分解掉.
(6)细菌生活需要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及丰富的有机物.
(7)枯枝落叶可被这些微小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它们可以再被植物利用.这说明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2)不接种
(3)细菌; 对照
(4)不符合变量单一原则
(5)乙组树叶没有被分解,甲组树叶被分解         
(6)有机物
(7)促进物质循环

点评 评价探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将植物与对应的植物类型和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人的性别决定于哪个时期、哪个部位(  )
A.生殖细胞形成时,卵巢B.受精卵形成时,输卵管
C.胚泡形成时,输卵管D.胚胎形成时,子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是人体关节、肌肉的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的.
(2)图B中③是肌腹,④是肌腱,骼肌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举重运动员抓举杠铃时,图A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①]肱二头肌
(3)运动并不是紧靠运动 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了那种生物的重要作用(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所有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下列病症与相应的病因合理搭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动物作为消费者可从外界摄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消化分解.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帮助植物传粉B.传播植物种子C.促进物质循环D.维持生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观察蚯蚓外部形态结构时,区分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靠近前端有环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