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医生在某位病人消化道内发现了如下内容物: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葡萄糖、无机盐、水等,那么这段消化道应该是()

A. 胃部B. 食道C. 小肠D. 大肠

【答案】C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据此解答。

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再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其次是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再在小肠中倍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先是胆汁将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再被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酵母菌和青霉菌的繁殖方式分别是(

A.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B. 孢子生殖、分裂生殖

C. 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D. 孢子生殖、孢子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每年的4~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常伴有发烧、皮疹等症状,其病原体可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下列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 及时给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B. 经常引导儿童锻炼身体

C. 及时对病人使用过的衣服和被褥进行消毒

D. 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 A、B。

②在 A 缸中加入 500ml 池塘水,B 缸中加入 500ml 自来水。

③在 A、B 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在 A、B 中分别加入同时孵化出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 A 缸中加入少量的甲状腺激素,B 缸不加。

⑥保持两缸水温 20℃-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______

A. ①④ B. ②④ C. ④⑤ D. ②⑤

(2)在步骤⑤中,A 缸中加入少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而 B 缸不加以形成_____。如果该实验按正确的方案进行,则预期现象为:一段时间后 A 缸中的蝌蚪_____; 而 B 缸中还是蝌蚪状态。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3)为了保护青蛙,实验结束后,应将青蛙放回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刚的爷爷奶奶都是60多岁的老人,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则摘掉眼镜;奶奶相反,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要戴眼镜,小刚的爷爷和奶奶眼镜的镜片最可能是(  )

A. 变色镜和凹透镜B. 凹透镜和凸透镜

C. 凹透镜和变色镜D. 凸透镜和凹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它可以以植物的枯枝落叶、家畜粪便、生活垃圾等为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同时蚯蚓还可用作饲料和中药材。 请分析回答:

(1)如果让你去挖蚯蚓,应该选择的环境是_____

A.清澈的小河 B.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

C.湿润的土壤 D.干燥、疏松的土壤

(2)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_____

A、体节 B、环节 C、环带 D、刚毛

(3)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

(4)蚯蚓属于_____

A.线形动物 B.腔肠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5)实验完成后,应将蚯蚓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是(  )

A.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B. 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C. 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增加D.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海葚子是生长在沿海地区的落叶灌木,果实富含维生素 A、B1、C,还含有果胶、游离氨基酸、蛋白质以及铁、磷、钙等多种元素。有排毒养颜、补脾益肝、强身壮肾,生津止渴、解毒止泻等功效。把海葚子放进开水中,就变成了紫红色的汤汁,味道酸甜略带咸。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位于果实表面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

B. 细胞壁破裂,失去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

C. 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流出来

D. 细胞核破裂,细胞核内的色素、营养物质流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福寿螺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英文名是Apple snail,故又被成为苹果螺、大瓶螺。福寿螺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

上个世纪70年代,福寿螺首次引入中国,当时是作为高蛋白经济动物养殖的。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口味和市场都欠佳,福寿螺被弃到野外,此物繁殖能力极强,食性又杂,福寿螺很快开始泛滥成灾,短短几十年就扩散到了中国大部地区,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直接面临福寿螺威胁的是各类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与人类也息息相关。最重要的水生作物当然是水稻,从水稻的秧苗开始,福寿螺就开始大啃特啃。水稻收割后,天气凉了,福寿螺就潜入地下进入休眠状态,等蓄水后继续活动,繁衍壮大。除了水稻,茭白、芋头、菱角、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也是常见的受害者。对于农民来说,福寿螺既不能添福又不能添寿,带来的只是灭不完杀不尽的烦恼。福寿螺显然不招人喜欢,在多个国家都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中国环保总局在2003年就将其列入首批侵入中国的16种危害性最大的外来物种。

除了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福寿螺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威胁。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卷棘口吸虫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广州圆线虫完整的一生要在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中度过,福寿螺就是广州管圆线幼虫的中间宿主之一。经研究证实,有的福寿螺体内含广州管圆线幼虫竟多达3000-6000条。若人生吃或吃没煮熟的带虫福寿螺,就可能会感染广州圆线虫病。这种寄生虫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尤其容易入侵神经系统。轻者会有头痛、低热等症状,严重者会致神经系统病变,引发脑膜炎等严重后果。

(1)从分类上分析,福寿螺属于________动物,身体表面包裹着一层肉质膜,称为________,其运动器官是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福寿螺属于________(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3)福寿螺柔软的身体外面有贝壳来保护,而节肢动物靠体表坚韧的________来作为保护自己的“盔甲”,从而防止______蒸发,以适应陆生生活。

(4)广州管圆线虫可以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其通过________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多种动物体内,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的______________之一。

(5)外来入侵物种危及本地物种生存,破坏生态系统,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这些入侵物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