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列有关生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扦插、嫁接都属于无性生殖
B.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C.“菜青虫”在菜粉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成虫期
D.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分析 (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2)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
(3)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解答 A、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A正确;
B、人体胚胎发育大约需要38周,而在子宫内发育的时间是36周,因此人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子宫,B正确.
C、“菜青虫”在菜粉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幼虫期,C错误.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动植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示女性生殖器官,并表示受精、受精卵发育和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c]卵巢,其作用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男性性器官产生的i和g在[b]输卵管处相遇受精完成;受精卵f分裂后形成的胚泡慢慢移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d]子宫内膜.
(3)h表示C.
A、受精卵 B、卵细胞 C、胚泡 D、精子
(4)胚胎发育成胎儿后,最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日常生活中具备食品安全意识的正确做法是(  )
A.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可长期多吃
B.“五角零食”营养全,可口,可多吃
C.袋装食品尽管过期但没霉变仍可食用
D.桶装水应在保质期内饮用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昆虫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的是(  )
A.蟋蟀B.蝗虫C.蝴蝶D.螳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豆天蛾是一种危害大豆的害虫,如图是它的发育过程中四个时期的形态图

(1)用图中序号写出豆天蛾的发育顺序:③④②①(填序号),它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针对豆天蛾的生活史,消灭豆天蛾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青蛙与家鸽的生殖和发育特征,阴影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如(  )
A.体内受精B.有性生殖C.变态发育D.卵外有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以下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流程图中,表达正确的是(  )
A.蜜蜂:受精卵→若虫→成虫B.家鸽:受精卵→卵黄→系带→雏鸽
C.青蛙:受精卵→成蛙→幼蛙→蝌蚪D.果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豌豆是人们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也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用实验材料.著名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如图甲~戊是豌豆的生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甲、丁图中,豌豆植株茎的高度以及豌豆籽粒的形状结构特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豌豆植株的茎有高茎也有矮茎、豌豆籽粒的形状有圆粒也有皱粒,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相对性状.
(2)乙、丙图中,豌豆的花只有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必要的生理过程后才能形成丁图中包含籽粒的豆荚,豌豆的这种繁殖方式经过了精子与卵细胞的两两结合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3)丙~戊图中,用纯种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豌豆都是圆粒的;子一代种下去后自花传粉,收获的子二代豌豆有圆粒和皱粒两种,其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戊所示.根据子二代的坐标图戊分析.豌豆的圆粒与皱粒中圆粒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都是圆粒,子二代中又出现圆粒这一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若用R表示显性基因,用r表示隐性基因,子二代中圆粒个体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据实验填空
试管标号12345
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2ml唾液
是否搅拌搅拌搅拌不搅拌搅拌搅拌
温度0℃100℃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处应加入2mL 清水.
(2)1,2,3号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1和3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5分钟后,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淀粉没有充分分解成麦芽糖,剩余淀粉遇碘变蓝色(或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写出1种即可)
(5)实验正常情况下,请推测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变蓝.
(6)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温度是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