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脚气病患者体内可能缺乏的维生素是(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B1D. 维生素D
【答案】C
【解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常见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功能、缺乏症如下表:
维生素种类 | 食物来源 | 主要功能 | 缺乏症 |
维生素A | 动物肝脏、鱼肝油、玉米、胡萝卜 |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 皮肤粗糙、夜盲症 |
维生素B1 | 牛肉、动物肾脏、豆类、谷类的种皮 |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
维生素C | 绿色蔬菜、辣椒、西红柿 |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
维生素D | 动物肝脏、鱼肝油、蛋类 |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 佝偻病、骨质疏松 |
因此脚气病患者体内缺乏的维生素是维生素B1。故选:C。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态县开展“养蛙治虫”实验,结果表明:放养一定数量青蛙的稻田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田水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 )
A. 农药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 B. 青蛙对农田害虫的控制作用有限
C. 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 D. 农药影响水稻的传粉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探究小白鼠走迷宫取食活动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小白鼠能够在穿过迷宫后,到达存放食物的终点,这一动作的完成,随着完成次数的增加,越来越熟练,走完迷宫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一活动的完成是小白鼠以来嗅觉反射完成的先天性行为,还是通过多次练习形成的学习行为。
(1)在以上的探究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应使小白鼠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4)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一样吗?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遭受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小白鼠的尝试次数要比蚯蚓少的多,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动物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它们更好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下列有关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集中精力学习知识,树立远大理想
B.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C. 遇到烦恼时藏在心里,不与外界沟通
D. 女生在月经期间不做剧烈的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感冒了会感到鼻塞,闻不到食物的香味,这是因为( )
A. 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B.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C. 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D. 病毒阻挡,空气通过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的天敌是蛇、麻雀、青蛙,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蝗灾,这说明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动物作为__________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排出了废物可见,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植物依靠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地繁殖后代和扩大分布范围
(4)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动物.现在人类还通过某些动物进行基因改造,研究开发____________来生产所需药品、营养品等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_____)
(2)鱼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_____)
(3)鱼体表都被有鳞片,并且适应各种水域环境。(_____)
(4)鱼在水中用鳃呼吸。(_____)
(5)鱼的体型都呈流线型。(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