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要对光,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转动遮光器,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2)制作临时装片时,最开始应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使细胞保持正常状态;染色时,滴加的液体是稀碘液.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
解答 解:(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要对光,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所以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是②①③④;
(2)制作临时装片时,最开始应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使细胞保持正常状态;染色时,滴加的液体是稀碘液,并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水,滴加该液体的目的是细胞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综上所述,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4)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污物仍不动.就排除了污点在物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但换上16×目镜后污物消失,说明污物只能是在目镜上了.
故答案为:(1)②①③④;(2)生理盐水; 碘液;(3)暗;减少; (4)目镜.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熟悉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成像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⑥ | B. | ①② | C. | ③④ | D. | ④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处理 试管步骤 | 1 | 2 | 3 |
加入的物质 |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 馒头块+2毫升唾液 |
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保温 | 37℃水浴10分钟 | 37℃水浴10分钟 | 37℃水浴10分钟 |
加入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