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开花、结果及种子萌发的一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于繁衍后代来说,只有雌蕊是花的最重要的部分
B.受粉后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雄蕊和雌蕊分别产生花粉和卵细胞,都是花最重要的部分
D.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阳光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灯塔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动脉血指的是
A.含养料丰富的血液
B.含氧较少的血液
C.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D.含氧丰富,颜色暗红的血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资阳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人员将开蓝色花的矮牵牛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导入不开蓝色花的玫瑰植株中,从而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珍品——蓝色妖姬。将矮牵牛的基因B导入玫瑰植株利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A.干细胞技术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发酵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乐山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原产地 | 栽培地 |
第一组 | 海拔500米 | a组海拔500米 |
海拔500米 | b组海拔3000米 | |
第二组 | 海拔3000米 | c组海拔500米 |
海拔3000米 | d组海拔3000米 |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 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 。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 (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乐山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人的免疫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是所有的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C.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德州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5分)抗生素是我国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2015年4月14日,复旦大学对江苏、浙江、上海1000多名在校儿童尿液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近6成儿童检出尿液中含有抗生素。食品药品应是主要途径之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典型的“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特异体质的人还会产生过敏反应而导致休克;另外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使其抗药性增强。“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1)抗生素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种,购买时通过看说明书的专用标识可进行确定。非处方药的标识是 。
(2)特异体质的人能识别出抗生素为“非己”成分,作为 进行排斥和抵抗。
(3)抗生素药类不能抵抗病毒,病毒的消除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能力,提高自身免疫能力,要做到 。
(4)抗生素不能杀死具有 的细菌,这些细菌存留下来,并将这种性状遗传给下一代。由此看出,细菌耐药性增强也是长期 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德州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右图能反映小亮同学参加1000米跑体能测试中,脉搏和耗氧量变化的曲线是
A.a和c B.a和d C.L和c D.L和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德州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A.导管、血管、肾小管 B.甲状腺、肾脏、西瓜
C.神经元、血液、洋葱鳞片叶 D.叶表皮、皮肤、肾皮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连云港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分)(2015•连云港)桃树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