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所示甲、乙分别为大叶黄杨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枝条由于保留了顶端优势,不能产生侧芽
B.乙枝条由于打破了顶端优势,侧枝较快发育
C.甲枝条更有利于开花结果
D.乙枝条不利于开花结果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植株 | 实验前质量/克 | 实验后质量/克 | 生长情况 |
甲 | 92 | 116 |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
乙 | 91 | 258 |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①比较甲、乙两瓶植株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②小明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栽培的天竺葵生长情况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烂根,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没有及时更换土壤浸出液或没有及时补充所需要的无机盐或没有注意通气 没有及时更换土壤浸出液或没有及时补充所需要的无机盐或没有注意通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资阳)请你和下列同学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Ⅰ.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及“植物茎运输水分的部位”,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如下: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 ②再将装置放于光下照射5小时,取下A、B两叶片,分别经脱色、碘液处理后,观察,其现象为:A叶片呈蓝色,B叶片不呈蓝色. ③取出植株,洗净茎杆浮色,做成茎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现象为:茎中的导管被染成了红色.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是为了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步骤所利用的植物的生理活动是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2)步骤②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3)根据步骤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植物所需水分是由导管运输的 植物所需水分是由导管运输的 .(4)在实验中植物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 所产生的拉力.Ⅱ.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是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 对照 对照 作用.(2)乙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明显比甲瓶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的含量比空气中多.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资阳)请你和下列同学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Ⅰ.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将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 ②再将甲、乙两装置放于阳光下照射5小时; ③从甲、乙装置中的植物上各取一片叶; ④分别对叶片进行脱色、碘液处理,观察.其现象为:甲装置的叶片不呈蓝色,乙装置的叶片呈蓝色.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实验提出探究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么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么 ?(2)步骤①的目的是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如果在步骤③后迅速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入甲装置,蜡烛将很快熄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要 吸收氧气 吸收氧气 .(4)若用图中的甲装置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要散失水分,则需做的改动是 ② ② ①去掉外面的广口瓶 ②移去氢氧化钠溶液 ③去掉一部分叶片 Ⅱ.小林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过程中,选取了生长状况相同的A、B、C三条鲫鱼,A鱼用细线捆住背鳍,B鱼用细线捆住尾鳍,C鱼不作处理.将它们同时放入同一装有适量水的鱼缸中观察. (1)小林在实验中设置了 两组 两组 组对照实验.(2)小林通过探究能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尾鳍具有 控制鱼体前进方向 控制鱼体前进方向 的作用.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生态系统处于生态平衡)分别测得某种群数量如右图所示. (1)在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丙 丙 ;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太阳能 .(2)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农药DDT的含量逐级积累,所以 乙 乙 体内的DDT含量最高.(3)写出能量在这4个种群中的流动过程: 丙→丁→甲→乙 丙→丁→甲→乙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还应该有的组成成分是 非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和分解者 分解者 ,后者能彻底的将动植物遗体转化为无机物 无机物 ,归还给自然界,体现了这类生物参与物质循环 参与物质循环 的重要作用.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