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地吐痰,有利于预防( )
A.血液传染病 B.消化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体表传染病
C
【解析】
试题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而痰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气管炎、肺炎、麻疹、百日咳及白喉等的病原体,均通过痰液进行传播,危害性很大.肺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染,尤其是排菌的患者,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带有结核菌,从而传染给健康人;其次是结核患者吐出的痰,痰中的结核菌附着在尘埃上,痰干燥后随风飞扬,引起结核病的传播.有人将公共场所的痰迹进行化验检查,发现有4%~6%的痰中带有结核菌.在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每毫升痰中,可查到约10个以上的结核菌,足见其细菌含量相当可观.所以我们: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吐痰既不卫生,也不文明,极易传染疾病,不仅对别人有害,同时也污染了生活环境,对自身造成危害.
考点:痰含有大量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可以传染疾病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盐城盐都实验学校初二5月阶段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示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请分析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图中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图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 ;图中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 。
(2)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有 ;图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盐城建湖县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遗传和变异现象不能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中出现
D.变异现象只能在某些生物上出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盐城建湖县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控制有耳垂的为显性基因D,无耳垂的为隐性基因d,则一个有耳垂的人的基因组成应为
A.DD B.Dd C.DD或Dd D.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盐城东台初二下期期中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的克隆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上也是可行的
B.技术上是有问题的 ,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上是可行的
C.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上有一定问题
D.技术上是有问题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上也有一定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盐城东台初二下期期中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阻止尘埃、细菌入坛,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发酵
D.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滨海县初二下期期中调研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2013年11月以来,中国已拒收美国逾100万吨玉米,因其中涉及未经中国批准的转基因玉米。蝗虫,俗称“蚂蚱”,主要危害禾本科作物(如玉米、水稻)。下图为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所示蝗虫的生殖方式是 (有性/无性)生殖。其发育过程一般要经过 、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2)蝗虫的天敌有鸟类、蛙类和蛇等。从受精方式上看,蝗虫和鸟类受精过程都发生在体内,叫 受精,而青蛙是 受精。
(3)蝗虫的幼虫只能跳跃,成虫可以跳跃也可飞行,是因为幼虫没有成熟的 ,因而活动范围小,是人类防治蝗虫的最佳时期。
(4)蝗虫触角有长角短角,复眼有圆型和椭圆型。像这样,同种生物的一种遗传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控制这些遗传性状的基因存在于 上。
(5)为减轻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农药用量,科研人员将某种抗虫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培育出了抗虫植株。该植株的培育过程利用了 技术。
(6)转基因玉米是否该进口,仍存争议。围绕“粮食安全”,说说你态度: (“支持”或“反对”)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江苏徐州睢宁县姚集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类单、双眼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眼皮的这一对基因是相同的
B.两个双眼皮的夫妇所生子女一定是双眼皮
C.两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子女一定是单眼皮
D.一个双眼皮,一个单眼皮的夫妇所生于女一定是双眼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