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如图为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请分析回答:

(1)A、B两套实验装置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2)两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3)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从两装置中相同位置各摘下一片叶子,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发现B装置中摘下的叶片变蓝,说明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另一装置中摘下的叶片没有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由图可知:该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装置,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氢氧化钠溶液把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因此A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有二氧化碳.AB两装置不同的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A、B两套实验装置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2)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两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3)A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B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加碘变蓝,所以“移到阳光下数小时后,从两装置中相同位置各摘下一片叶子,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发现B装置中摘下的叶片变蓝,说明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另一装置中摘下的叶片没有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淀粉    
(3)B;淀粉;二氧化碳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对照实验的特点以及氢氧化钠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制作番茄果肉临时装片的步骤中“挑取番茄果肉”用到的解剖器是(  )
A.解剖剪B.解剖刀C.解剖针D.镊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物种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C.生理功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人们食用的大米,主要来自水稻种子的(  )
A.胚芽B.胚轴C.胚根D.胚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14.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豆与草这两种植物的种间关系是共生.×.(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还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B.气管C.D.口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哪组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
A.10×4B.10×10C.16×10D.16×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甲图,图中B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
(2)若甲图是在显微镜的目镜为12.5×物镜为10×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125倍,观察中他找到了一个理想的细胞,但不十分清晰,他应当使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调节至清晰.绘制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
(3)已被碘酒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C]细胞核([]内填字母,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下同)
(4)切洋葱时常会流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中的[F]液泡.
(5)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叶肉细胞中含有[E]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