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人体免疫力越强越好 | |
B. | 人体第三道防线发挥的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 |
C. |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是免疫的功能之一 | |
D. | 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 |
分析 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解答 解:A、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C正确.
D、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共同完成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分类、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东省九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建立了如下生物分类图解,图解中①②③可以代表的生物分别是( )
A.衣藻、醋酸杆菌、草履虫
B.小麦、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
C.豌豆、酵母菌、甲流病毒
D.雪松、曲霉、肺炎链球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属于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 | B. | 1和2是花生的生殖器官 | ||
C. | 3是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 D. | 2是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测定时被测者应将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上的零刻线,但不接触尺子 | |
B. | 尺子下落时,被测者夹住尺子的刻度值越大,说明反应速度越快 | |
C. | 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时,重复测量的次数要一样多,并计算出平均值 | |
D. | 接尺子活动是反射,随着练习次数增加反应速度会提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
实验过程 | 喷淋液体 | pH=7.2 的清水 | pH=5.6的 模拟酸雨 | pH=4.5的 模拟酸雨 | pH=3.6的 模拟酸雨 | pH=2.5的 模拟酸雨 |
喷淋方法 | 每次喷淋以叶片滴液为准,每周喷淋3次.定时给各组幼苗浇等量的清水, 浇水与喷淋酸雨错开进行. | |||||
实验天数 | 25天 | |||||
实验结果 | 叶片总数 | 116 | 117 | 110 | 100 | 91 |
受害叶片数 | 6 | 13 | 21 | 32 | 41 | |
叶片受害率 | 5.17% | 11.11% | 19.09% | 32.00% | 45.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杜鹃没有繁殖行为 | |
B. | 杜鹃对其他小鸟的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 |
C. | 其他小鸟对杜鹃雏鸟的饲喂是繁殖行为 | |
D. | 杜鹃雏鸟将其他小鸟的卵推出巢外的行为不属于育雏行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检查项目 | 结果 | 参考值 | 单位 |
红细胞 | 2.7 | 3.5-5.0 | ×1012个/L |
血红蛋白 | 82 | 110-150 | g/L |
白细胞 | 14 | 4.0-10.0 | ×109个/L |
血小板 | 2.5 | 1.0-3.0 | ×1011个/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