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生物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
A.和原细胞一样B.比原细胞多了一倍
C.比原细胞少了一半D.不好判断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解答 解: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首先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生物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新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和原细胞一样.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构1是位于植物细胞最外面的一层薄壁,它是细胞壁、,它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持.
(2)结构2紧贴1的内侧,是一层薄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的作用.
(3)结构3是一种能量转换器,它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它是叶绿体.
(4)洋葱的辛辣物质存在于[5]液泡中,其内的液体叫细胞液.
(5)决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物质在[4]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写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过程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_{叶绿体}^{光能}$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  )
A.避免盖片下产生气泡B.避免盖玻片破碎
C.避免标本重叠或断裂D.避免细胞破损变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观察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为③末端的液体与标号为②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葡萄糖
(2)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是由于图中标号①所起到的过滤作用;而实际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图中标号③所起到的重吸收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图中标号为①②③的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取一片叶(如图所示),用黑圆纸片将乙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经酒精脱色后,叶片丙处变成了什么颜色?黄白.
(2)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滴加碘液后只有丙处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叶片甲处不变蓝的原因是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乙和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今年寿光公交结合“公交都市”建设,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扎实推进低碳减排,着力打造“绿色公交”,下列有关低碳减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减缓温室效应
B.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C.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应该分类处理,有利于回收再利用
D.低碳生活虽好,但不利于资源充分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稻→鼠→蛇”这一食物链,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较好的做法是(  )
A.多种水稻B.大肆捕鼠C.捕杀蛇D.保护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靠近窗户一端的盆栽枝叶更茂盛,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B.阳光C.温度D.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