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螳螂是昼伏夜出的昆虫,科学家把螳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的把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周后,螳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里出来活动,尽管这时实际上是白天.请分析说明:
(1)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
 
行为,这是螳螂的
 
行为.
(2)本实验说明,螳螂的这种行为受环境因素中
 
因素的影响.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专题:
分析: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而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
解答:解:(1)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日月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螳螂昼伏夜出,说明它具有昼夜节律行为,这是螳螂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2)螳螂的昼夜节律行为在人为控制光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改变,说明这种行为受光的影响;螳螂在夜晚活动,因此放毒或捕杀螳螂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夜晚.
故答案为:(1)节律;先天性行为;(2)光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的节律行为、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B、心脏四腔,且同侧的心房心室是相通的
C、静脉血是指在静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下列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清水和唾液均为2毫升):
试管物质是否搅拌温度时间碘液现象
碎馒头+唾液搅拌37℃10分钟不变蓝
碎馒头+清水搅拌37℃10分钟变蓝
碎馒头+唾液不搅拌37℃10分钟部分变蓝
未切碎馒头+唾液搅拌37℃10分钟部分变蓝
(1)试管①不变蓝的原因是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③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对消化的影响.
(3)如果探究牙齿在消化中的作用,可以选择哪两支试管为一组?
 

(4)对①、②和③的探究结果进行比较,提醒我们在进餐时,
 
利于食物的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一位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1、2)、两条松紧带(3、4)和一颗螺丝(5)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1]、[2]相当于
 
,[3]、[4]相当于
 
,[5]相当于
 

(2)图中虚线箭头表示[4]的
 
过程,此时[3]应该处于
 
状态.
(3)如果[5]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
 
动作.
(4)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要靠
 
牵拉
 
,绕
 
转动完成动作.
(5)以上实例说明任何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
 
组以上的肌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是
 
,动物是
 
 
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洋葱、番茄等植物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自然界中,由于物质流、
 
流和
 
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细胞一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为
 

(2)A、B、C三种细胞中
 
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3)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为
 
(填号码),怎样才能观察到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家兔是草食性动物,它区别于肉食性哺乳动物的最大特点是(  )
A、体表被毛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D、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