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如图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二]和[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溺水死亡是由于呼吸过程的[一]肺的通气发生障碍.
(2)含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肺静脉.体循环的起点是[D]左心室.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假如E处表示肾脏内的毛细血管,那么血液流经此处后,除了氧气以外成分的变化主要是尿素减少.绝大部分氧气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运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的部位是组织处毛细血管处.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过程:分别为(一)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血液循环图:

解答 解:(1)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因此人溺水而死的根本原因是肺通气障碍,导致全身缺氧而危及生命.
(2)心脏的左边及与左边相连的血管(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流动脉血,右边及与右边相连的血管(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可见六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肺静脉.从图中可知,体循环开始的部位是左心室.静脉注射药物,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A→C→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D→主动脉,即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A→C→B→D.
(3)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进行生理活动如重吸收作用消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养料要减少,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人体内的氧气在血液中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血红蛋白有一个特性就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血液中的氧主要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呼吸作用需要.组织细胞由于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掉了大量的氧气,使组织细胞内氧气的浓度变低,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进入组织细胞.所以氧和血红蛋白分离的部位是组织处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的扩散作用;一;肺的通气;
(2)肺静脉; D左心室;A→C→B→D;
(3)尿素;血红蛋白;组织处毛细血管

点评 以图示为依托,考查了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有关知识点,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分泌蛋白合成后加工、修饰及包装的场所是(  )
A.液泡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溶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将左右相互对应的进行搭配连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马戏团里一位18岁的丑角演员,身高只有135厘米,他的身高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乙瓶(选填“甲瓶”或“乙瓶”)中的蚯蚓运动会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停止运动.
(2)实验说明,环境中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土壤的湿度或水.
(3)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对照.
(4)仿照上述实验,小明简要设计了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①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
②在甲、乙两瓶中都放入等量、相同湿润程度的土壤.
③选择其中一瓶加入少量的农药.
④观察蚯蚓的生存状况,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5)做完实验后,你对蚯蚓的处理是放回适合蚯蚓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
A.B.海豚C.章鱼D.鲨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阳光、温度、水分、肥料以及二氧化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请围绕这些因素分析回答:
(1)为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应如何控制温室内白天和夜晚的温度?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
(2)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水分和无机养料完全充足的情况下,为达到可控温室内植物增产的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不断向温室内补充二氧化碳,试写出相应的物质转化表达式:二氧化碳+水$→_{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书籍和棉被等久放在房间中容易长霉菌,为了除湿、杀菌,人们经常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晒.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兴趣.小明提出了“研究阳光中哪种辐射可以杀菌”的课题.并制定以下实验步骤:
(1)查阅资料: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紫外线具有杀死细菌、霉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2)提出假设:红外线也可能有杀菌功能.
(3)实验过程:
 光的种类紫光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红外线紫外线
照光前细菌菌落数20202020202020
照光时间4h4h4h4h4h4h4h
照光后细菌菌落数2020202020200
(4)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红外线没有杀菌功能,紫外线有杀菌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亲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木条复燃,该实验可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_{叶绿体}^{光能}$有机物+氧气.
(2)在甲图实验中,为了设置对照,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植物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而来的.
(4)如图乙所示,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 3~4 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