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某人的染色体组成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23条染色体
B.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C.该图表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D.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C,D
【解析】A、分析图示可知:图中共有23对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

B、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不符合题意.

C、此人的第23对染色体是XX,为女性,因此该图表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C符合题意;

D、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同一块田里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阴处的比阳光处的杆细、穗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不足
B.阳光不足
C.遗传物质的改变
D.肥料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
作出假设: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实验设计: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
②如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不在每组各用一只孑孓的原因是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
实验结果:甲烧杯中的孑孓 , 乙烧杯中的孑孓
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物中,不属于鱼类动物的是( )

A. 大白鲨 B. 扬子鳄 C. 鲫鱼 D. 鲤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各种动物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下列错误的是( )
A.蚯蚓﹣细长柔软,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B.蝗虫﹣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C.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D.家鸽﹣前肢特化成翼,骨中空,有气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米勒的模拟实验开创了生命起源研究的新途径。你能对他的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吗?

(1)火花放电的作用是_____

(2)向装备内输入气体主要是_____

(3)米勒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为植物细胞的是
(2)和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 结构是① , ④和⑥
(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中,②的作用是
(4)吃西瓜感到很甜,糖分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最早成为真正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A鱼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哺乳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________免疫。

(3)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________

(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

(5)近些年来,产生了一些新的传染病。例如,1981年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下图中的情形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________

(6)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是其________

(7)2016年,寨卡病毒开始肆虐,它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它属于动物病毒。但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还不可有丝毫懈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