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馒头 | 碎屑 | 碎屑 | 碎屑 | 馒头块 |
试剂(2mL) | 唾液 | 清水 | 唾液 | A |
振荡后保温 | 振荡/37℃ | 振荡/37℃ | 振荡/100℃ | 不振荡/37℃ |
碘液 | 2滴 | |||
结果 | B | C | D | E |
(1)如果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时,应选择4号与_____号试管形成对照,并在4号试管的A处加入2mL_______。
(2)如果要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择实验组_____号和对照组_____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探究的变量是______。
(3)3号试管D处的实验现象是___(填“变蓝”或“不变蓝”),说明______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4)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______都有关。
【答案】1 唾液 1 2 唾液(或唾液淀粉酶) 变蓝 温度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
【解析】
探究实验中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4号试管以牙齿的咀嚼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3号试管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
(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若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并在4号试管的A处加入2ml唾液。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1个。1号试管和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唾液,所以可形成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碘液遇淀粉变蓝。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发挥催化作用,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3号试管的温度是100℃,温度太高,不能发挥催化作用,所以滴碘液后会变蓝。所以3号试管D处的实验现象是变蓝,说明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4)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都有关系。牙齿的咀嚼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但是消化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亿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我国规定2~13岁儿童要接种乙肝疫苗。对于乙肝患者要采取隔离治疗,对于患者用过的碗筷、衣物等要严格消毒处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乙肝是一种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_性和流行性,乙肝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__。
(2)接种乙肝疫苗的人体内可产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____________,使人不会患上乙肝,这种计划免疫是__________免疫类型。
(3)对乙肝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是哪一种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张前臂受伤,血流不止,李明对他实施急救.当用手按压伤口近肘一端时,血流仍不止;改为按压伤口近腕一端时,血流立即停止.由此推知受伤的血管是( )
A. 动脉B. 静脉
C. 毛细血管D. 三种血管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和最后出现的分别( )
A. 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B. 直立行走和产生语言
C. 制造工具和大脑发达D. 使用工具和能够用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判断题:
(1) 所有的动物都能够主动运动。(______)
(2)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雌蜂和工蜂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成。(______)
(3)成年后,随年龄增长,骨中的钙逐渐流失,所以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含量降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B.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从国外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鼠妇,又叫潮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当你搬动花盆或石块,会发现花盆或石块下的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他们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1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清你结合实验过程分析回答:
(1)他们提出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_____
(3)在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最好是_____。
A.一只 B.两只 C.三只 D.十只
(4)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明亮与阴暗形成了一组_____实验。
(5)同学们对此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