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 如果所示,将该职务放在黑暗处2-3天,然后放在阳光下4小时,取下两袋中叶片,经过驼色漂洗、滴碘液处理,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放在暗处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B.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该处氢氧化钠是微利吸收袋中的二氧化碳
D.袋中的水是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分析 由图可知:该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装置,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淀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氢氧化钠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有氢氧化钠的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而有清水的装置中有二氧化碳,以便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正确.
C、该处氢氧化钠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创造没有二氧化碳的环境,C正确.
D、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它由根吸收,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中,袋中的水只要起到对照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评 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动物中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海月水母B.华枝睾吸虫C.水蛭D.蚯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
B.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
D.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观察H标位于视野的左下角,要将H标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下角B.左上角C.右下角D.右上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识图作答题:
(-)如图甲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给甲图标注名称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
③细胞核 ④细胞质
⑤液泡  ⑥叶绿体
(2)从甲图标出的结构看.与动物细胞相比,①细胞壁[⑤液泡、⑥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二)图乙为反射弧模式图.根据图回答相应的问题:
(1)请注明反射弧各结构的名称:
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感受器.
(2)用箭头和图中标号表示反射弧传导神经冲动的途径:⑤→④→③→②→①.
(3)神经细胞又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假设丙图表示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食物网,请根据图解回答:
 

(1)这个食物网包括5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昆虫→鸟→臭鼬→红狐→狼.
(2)这个食物网中生产者是植物.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兔、鼠、昆虫,图中鼠和草的关系是捕食.
(3)这个食物网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观察图一和图二,完成下列各题.

(1)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6]小肠.
(2)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部分水和酒精的是图中[4]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部分维生素的是[5]大肠.
(3)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1]口腔;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4]胃;
(4)胆汁是由[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促进食物成分中脂肪的乳化.(根据图二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请回答问题:

(1)鱼生活在水中,实验时应用湿棉絮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观察工具应是显微镜.
(3)图中[③]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①]是动脉.
(4)动脉内的血液流动离心脏越来越远(填“近”或“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用玻璃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出现的现象是石灰水(  )
A.变蓝B.变浑浊C.变红D.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老马识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