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当流感流行时,给老人和小孩注射疫苗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判断对错)

分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解答 解: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所以当流感流行时,给老人和小孩注射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不是切断传播途径.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预防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两小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
②将馒头碎屑A与2毫升唾液放入甲试管中充分搅拌;将馒头碎屑B与2毫升清水放入乙试管中充分搅拌(如图).
③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④10分钟后,同时取出两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请根据上述过程分析回答:
(1)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到试管甲中不变蓝,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2)乙试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将试管放入37℃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了人体口腔中的温度,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及图中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①所指的物质是二氧化碳,②氧气.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①所指的物质是氧气,②二氧化碳.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箭头②所指的物质是水分.
(4)物质①②进行叶片的通道是气孔,物质③的运输通道是导管,物质④的运输通道是筛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各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蝉→螳螂→黄雀B.泥→小虾→小鱼→大鱼
C.草→兔→狐D.田鼠→蛇→猫头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预防血吸虫病的过程中消灭钉螺是很重要的环节.√.(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
A.飞行B.蠕动C.游泳D.攀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因输送血液距离最长,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它和心房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_,瓣膜的存在保证了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不属于陆生动物的特征的是(  )
A.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B.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C.绝大多数用气管或肺呼吸
D.用体壁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两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