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每个钟罩内放一只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甲、乙、丙三个装置内放油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植物,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你与该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甲、乙、丙装置中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将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上述实验装置中,若要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丙.
(3)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去的科学的实验结论,处理二氧化碳这一变化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
(4)重物,阳阳同学观察图甲和图乙时发现,在钟罩壁上有许多水珠,芳芳同学说这些水珠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
(5)将甲、乙、丙三个钟罩同时放在光下,几小时后,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用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6)分别取在光下放置几个小时的甲、乙、丙装置中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电液,叶片变蓝的是甲装置中的叶片.
(7)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延长光照时间;增加昼夜温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答出一条即可).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图示中的实验装置设置的对照实验是:甲与乙,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与丙,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解答 解:(1)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甲和丙的变量是光照,因此若要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丙.
(3)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就要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图三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装置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塑料袋的内壁上.
(5)氧气有助燃的特性,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6)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片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因此,是叶绿素溶于酒精.
在实验甲、乙两装置中,叶片甲的装置内是清水,乙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乙两装置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比较甲与乙,甲遇碘变蓝,乙遇碘不变蓝,可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与丙,变量是光,比较甲与丙,甲遇碘变蓝,丙遇碘不变蓝,可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7)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延长光照时间;增加昼夜温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故答案为:(1)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甲、丙;
(3)二氧化碳;
(4)蒸腾;
(5)氧气;
(6)叶绿素;甲;
(7)延长光照时间;增加昼夜温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点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工业和生活污水是长江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水域保护的重要措施.如图是我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引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污泥”(由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絮状团块,主要是细菌)净化污水的方法,试分析回答问题:
污水处理原理示意图

(1)在曝气池中通入空气时,“活性污泥”中的需氧细菌能够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
(2)在沉淀池底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甲烷细菌可以通过发酵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而净化污水,同时,还能产生甲烷,这种气体可用于照明或取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你能用学过的生物知识解释一下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

(1)在生物分类上,上述五种动物所属最大共同单位是界.
(2)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的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若以“生殖方式”为分类依据,将图中动物分成两组,则具体的分组情况应该是ABCD和E.(填字母)
(3)B属于鱼类,是因为B具有两个适于水中生活的结构:用鳃呼吸和用鳍游泳.
(4)动物发育方式多种多样.比较C和D的发育过程,写出其发育方面的共同特点:都有变态发育过程.
(5)A的身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筑巢、产卵、和育雏等几个阶段
(6)E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如果E灭绝,就意味着该物种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将从地球上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耳垂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决定有耳垂.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的男孩有耳垂,女孩无耳垂.据此,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  )
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B.男孩有耳垂是一种遗传现象
C.男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D.女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小悦设置了如图实验装置,已知A试管实验材料是:淀粉液+唾液,则B试管实验材料为(  )
A.淀粉液+唾液B.淀粉液+清水C.唾液+碘液D.唾液+清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种子的萌发手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绿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烧杯、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级别ABC
实验

 烧杯底部垫上两层滤纸
 分别均匀放入颗粒饱满的绿豆种子各5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置于温暖见光的地方培养

 每天向烧杯纱布上喷洒过量的清水,保持种子湿润
 
每天向烧杯纱布上喷洒过量的清水,等量的废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
 不做任何处理
 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
结果
 
有50粒种子萌发
 
有6粒种子萌发
 种子都不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择A、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每天向A、B组烧杯中喷洒的两种液体体积相等,目的是控制变量,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2)若要探究水分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A、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若要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增设D组,除了将D组烧杯置于黑暗环境中,其余条件都应与A组一致.
(3)每组不能只用一粒种子的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试管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51015202530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1554232252119
从数据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
B.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
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