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片将B处的上下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分析回答:
(1)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发现绿色部分变成_______色,原因是:_________。
(3)加碘液后,发现A、B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 A处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
(4)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 其中的一组是_________,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组是是____________,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耗尽叶片原有淀粉 黄白色 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 无叶绿体 无光照 BC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AC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解析】试题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1)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2)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3)加碘液后,发现A、B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A处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不变蓝,B处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不变蓝;(4)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其中的一组是C和B,其变量是光,可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另一组是A和C,其变量是叶绿体,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米勒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能组成蛋白质的一种有机物,这种有机物是( )
A. 脂肪 B. 氨基酸 C. 葡萄糖 D. 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株盆栽植物的植株上套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进袋口,进行了与如图相关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晴天的上午,可看到塑料袋内壁上有 水珠 出现,这是植物进行_____产生的_____凝结而成的.
(2)有同学在下午打开塑料袋,迅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袋内,结果 带火星的木条燃烧,这是因为_____.
(3)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着的木条,结果_____,这是因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考场上,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听到开考铃声响起,立即挥笔疾书,如图为该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听到开考铃声响起,同学们立即挥笔疾书,这属于________(反射类型).
(2)铃声响起,刺激[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通过中耳的[_]________传到内耳.
(3)该过程中,存在于[__]________中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________上传,最终在[]________产生“铃声响了,可以答题了”的想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所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小朋友被大人牵着手“荡秋千”的场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小朋友突然就从兴高采烈转成哭闹不安,大多只能保持着屈肘的姿势,手肘不敢乱动,经过检查出现肘关节桡骨脱臼现象,如图2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小朋友保持屈肘姿势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
(2)人体的骨连结分三种形式,肘关节属于__________连结。据图2可知,桡骨脱臼时,[___]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这种情况多见于2~4岁的小朋友,大于5岁就很少见了,原因之一是2~4岁年龄段小朋友__________比较松弛,固定桡骨的能力较弱。
(3)为预防小朋友肘关节桡骨脱臼,请你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B. 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 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 若b为胃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静脉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血液在血管和心脏组成的运输线内周而复始地流动。下列对血液循环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
B.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的大
C.肺循环使血液含氧量减少
D.体循环能运送养料和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阅读下列科普文章,回答文章后的题目。
刺榆耐寒、耐干旱贫瘠,是优良的固沙树种,因其树枝有棘刺,生长迅速,也是营建生物围栏的理想树种。刺榆种子极易丧失发芽能力,有报道7月份进行发芽实验,种子发芽率为0,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某研究室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榆种子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实验,探究温度对刺榆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种子发芽率是衡量种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发芽率(%)=种子发芽数/供试种子数×100,日平均发芽率(%)=发芽率/发芽天数(统计结果见图2)。种子质量的好坏不能单纯以发芽率来衡量,要综合发芽势和活力指数等种子活力指标。发芽势为最初几日内(发芽高峰期)的发芽率,其数值大小表明了发芽速率的快慢。活动指数则反映了种子发芽后幼苗的生长快慢。不同温度对刺榆种子发芽活力有不同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处理/℃ | 发芽势/% | 活力指数 |
10 | 11.59 | 2.05 |
15 | 28.66 | 16.43 |
20 | 46.22 | 35.79 |
25 | 79.67 | 52.03 |
30 | 56.51 | 26.15 |
35 | 35.60 | 15.87 |
表1 不同温度对刺榆种子发芽活力的影响
实验前,对刺榆种子以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种消毒。实验设置10℃、15℃、20℃、25℃、30℃、35℃共六个不同温度处理,每个处理设置三次重复,每次重复随机选取100粒刺榆种子,采用滤纸法置于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种子发芽前需要适宜温度打破休眠。种子发牙芽以①突破种皮≥1毫米为标准。实验过程中,每天记录种子发芽数,并保持滤纸湿润,直至连续两天无新种子发芽为止,视为发芽结束,统计种子发芽数,同时测量发芽种子芽长。
通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找到了刺榆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1)原文中①处指的是种子的__________(结构)。
(2)由图2可以看出刺榆种子在10~35℃条件下均以发芽,发芽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发芽率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芽势表现为30℃明显高于20℃,活力指数则正好相反,图2和表1说明:__________。(选择恰当的说法,将其序号填到横线上)
a.相对较高温度的恒温条件,加速了种子打破休眠的过程
b.相对较低温度的司温条件,加速了种子打破休眠的过程
c.更快的达到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要求
d.对发芽种子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e.对发芽种了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4)刺榆广泛种植地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在辽宁省章古台地区刺榆于每年的5月中上旬进行播种,因为此时地温的变化水平通常在__________℃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