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了解下列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画线将每种生物与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可能不止一个)连接起来.
猞猁         森林生态系统
扬子鳄       草原生态系统 
疣鼻天鹅     海洋生态系
鸬鹚         河流生态系统 
黑斑蛙       湿地生态系统
鳗鲡         农田生态系统.

分析 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解答 解:猞猁为喜寒动物,基本上属于北温带寒冷地区的产物,即使在北纬30度以南,也是栖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带,是分布得最北的一种猫科动物.栖息生境极富多样性,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原及高寒荒漠与半荒漠等各种环境均有其足迹.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篙的潮湿地带.
疣鼻天鹅主要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开阔湖泊、河湾、水塘、水库、海湾、沼泽和水流缓慢的河流及其岸边等地.
鸬鹚平时栖息于河川和湖沼中,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
黑斑蛙成蛙常栖息于稻田、池溏、湖泽、河滨、水沟 内或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鳗鲡(mán lí)鳗鲡科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每年春季,大批幼鳗(也称白仔、鳗线)成群自大海进入江河口.
故答案为:

点评 掌握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种类,分析题中所列生物的生活环境,即可正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鸟卵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5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5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2)图中5,[4]卵黄和卵黄膜构成了卵细胞;
(3)图中3是卵白,作用是保护卵细胞,为胚胎发育发育提供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4)图中的1是卵壳,6是气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温室效应的形成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西瓜果肉甜而多汁,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使西瓜有甜味的物质储存在如图的⑤(填序号)中;西瓜中的有机物是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经筛管运输而来的.
(2)西瓜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来的,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3)西瓜的形状也是一种性状.有人将幼小的“圆”西瓜套上方形筐,培育出了“方形”西瓜,这种现象属于不能,(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自然界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病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经检验只能接受同型血,异型血都不适用,则此人的血型是(  )
A.A型B.B型C.AB型D.O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13年2月12日,针对“贵州省贵阳市确诊两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个案”一事,卫生部紧急发布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提醒公众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由甲型流感H5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这一行为只能预防消化道传染病,而对预防流感这类呼吸道传染病是无效的
B.侵入人体的甲型流感H5N1病毒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原体
C.将患者进行医学隔离治疗,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D.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8月9日,“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经过36小时奋战,不间断游完了69公里的泳程,成功横渡兴凯湖,完成了人类不间断畅游最长淡水湖的挑战.兴凯湖中生有大量的鱼、虾等生物,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1)兴凯湖属于湿地(湿地/河流)生态系统.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若当地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湖中的鱼虾等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会受到严重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兴凯湖大白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它的胸鳍和腹鳍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
(5)大白鱼离水死亡后很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导致它腐烂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请你提供一种保存鱼的方法冷藏、晒干、腌渍、真空包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7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声”刺激救援队员[6]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A]瞳孔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D]视网膜受到损伤.
(3)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