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营养需要先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消化过程示意图。
①如图中蛋白质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对应图l中的结构是[ ]_______,物质X代表________。
②如图所示结果可以说明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填如图中序号和结构名称)。根据如图说明此部位适于消化的特点是_______(写出1点),同时它也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_______(写出2点)。
(2)小刚同学提出疑问: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为什么要先进行消化,才能被吸收呢?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装置及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4支试管,编号1-4,从A的玻璃管、A的烧杯、B的玻璃管、B的烧杯中各取2毫升液体,分别加入到1-4号试管中。处理过程及结果见下表。
如图 实验装置(玻璃纸模拟细胞膜)
①比较1、2号试管的结果,可以说明_______。比较3、4号试管的结果,可以说明______。
②如果向A组玻璃管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酶和麦芽糖酶,一段时间后,取2毫升A烧杯中的液体置于5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本尼迪特试剂并沸水浴加热,可预测实验结果为_______。
③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回答小刚的质疑。______________。
【答案】c胃 淀粉 d小肠 含有多种消化酶、长度长 长度长,内壁有褶皱和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淀粉不能通过玻璃纸(细胞膜) 葡萄糖能通过玻璃纸(细胞膜) 出现砖红色沉淀 食物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淀粉、脂肪)不能透过细胞膜,只有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从而被吸收
【解析】
(1)观图可知:图1中a肝脏、b是大肠、c是胃、d是小肠,图2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即可。
(1)①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图中蛋白质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对应图1中的结构是[c]胃,物质X代表淀粉消化过程。
②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是[d]小肠。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是:小肠长约5-6米,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的面积;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同时它也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小肠长度长、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2)①淀粉遇碘液变蓝色,1(A玻璃管)加2滴碘液,结果变蓝,2(A烧杯)加2滴碘液,结果不变蓝;比较1、2号试管的结果,可以说明淀粉不能通过玻璃膜(细胞膜);3(B玻璃管)加2毫升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加热,结果出现砖红色沉淀;4(B烧杯)加2毫升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加热,结果出现砖红色沉淀,比较3、4号试管的结果,可以说明葡萄糖能通过玻璃膜(细胞膜)。
②如果向A组玻璃管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酶和麦芽糖酶,一段时间后,取2毫升A烧杯中的液体置于5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本尼迪特试剂并沸水浴加热,可预测实验结果为出现砖红色沉淀,因为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将淀粉分解成了葡萄糖。
③最后得出结论: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不能透过细胞膜,只有消化成小分子才能透过细胞膜从而被吸收。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家兔和狼的牙齿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是_____的牙齿。
(2)上述判断的理由是:家兔的牙齿有_____,没有_____,这与家兔_____生活相适应;而狼的牙齿有____,这是与它们的____生活相适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心室进行收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
B. 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
C. 房室瓣与动脉瓣同时处于开放状态
D. 房室瓣与动脉瓣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