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1)光是光合作用光的必需条件,因此上述两个实验都必须放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一中,海尔蒙特在实验前后都要称量土壤的质量”,在称量前,土壤必须是干燥的,以排除水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因此要把土壤烘干.
(3)“在实验一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90克”,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无机盐被植物吸收利用了的缘故.而柳树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了.
(4)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图B所示装置中产生的气泡是氧气.
(5)①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因此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②Ⅰ、装配如图B中所示的装置两套甲乙,甲用10℃的温水和温度计,乙用25℃的温水和温度计.
Ⅱ、从第3分钟开始每分钟统计一次甲、乙产生的气泡数量,统计5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如下表:
组别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7分钟 | 平均值 |
甲(10℃)产生的气泡数量(个/分) | ||||||
乙(25℃)产生的气泡数量(个/分) |
组别 | 3分钟 | 4分钟 | 5分钟 | 6分钟 | 7分钟 | 平均值 |
甲(10℃)产生的气泡数量(个/分) | ||||||
乙(25℃)产生的气泡数量(个/分) |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以及对照试验的特点.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 61 | 55 | 42 | 32 | 25 | 21 | 1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浮游植物、鱼 | B. | 浮游植物、鱼鹰 | C. | 浮游植物、小虾 | D. | 小虾、鱼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