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根据下表列出的实验方法步骤,填写实验现象,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试管编号注入
浆糊
加清水加入
唾液
振荡摇匀放在37℃
水中恒温
冷却后加碘液现象
12亳升2亳升0亳升10分钟2滴
22亳升0亳升2亳升10分钟2滴
(1)1号试管内的浆糊(淀粉),未加唾液,淀粉没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所以淀粉遇碘显蓝色.
(2)2号试管内因为加了唾液,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加碘后没变蓝.
(3)这种方法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常用的一种方法,被称为法控制变量法.

分析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这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解答 解:(1)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未加唾液,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2)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
(3)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
(1)唾液;唾液淀粉;蓝
(2)唾液;唾液淀粉;淀粉;麦芽糖;碘;没变蓝
(3)控制变量法

点评 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该题设置的对照实验除唾液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A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将显微镜的有关部件与其作用之间的对应关系用线连起来:

(2)如果这台显微镜的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10倍,那么这台显微镜能放大100倍
(3)如果在玻片上放一写有P的纸片,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d,若物象偏在左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左上方方移动,可将物象移至中央.
(4)如果感觉视野太亮,则应改用小光圈(填“大”或“小”)和平面镜.(填“平面”或“凹面”)
(5)如果甲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乙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则用这两台显微镜先后观察同一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所见视野如图B、C所示,则B图是甲(填“甲”或“乙”)显微镜下的视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下列结构中将来能发育成茎和叶的是(  )
A.侧芽B.混合芽C.枝芽D.花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中写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词中提到的生物有鹊、蝉、青蛙、水稻.
(2)它们的生存需要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既能生活在岩石圈又能生活在水圈里的生物是青蛙.
(4)青蛙的数量日趋减少,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水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滥杀,对此,你的建议是保护水域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作为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是(  )
A.无机盐B.C.蛋白质D.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农作物→蝗虫→食虫鸟→蛇或农作物→蝗虫→蛙→蛇.
(3)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田鼠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根据如图的显微镜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13]反光镜和[12]遮光器.
(2)转动[9]细准焦螺旋时,可使镜筒进行很小范围的升降.
(3)当调节[8]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7]物镜,以免压碎玻片.
(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3]镜臂.
(5)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q;如果图象位于视野左上方,需将标本向左上方移动,图象才能移到视野正中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A.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C.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
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量取清水要另取一个量筒.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102030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025105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照越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越强,产生的氧气(气泡)就会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