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资料分析:
由于人类经济的发展,对大自然造成了许多干扰,最主要的是N、P营养万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为水中一些微小生物的爆发性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海水中约有4000余种浮游藻类,其中约有300种是可导致海水变色的赤潮种.在300种赤潮种中约有70种能产生毒素,可通过鱼或贝类等食物链对人类造成毒害,可造成人类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中毒,沿海渔民谈“赤潮”色变.
(1)导致海水中形成赤潮的是一些浮游藻类.有些种类能产生毒素,通过食物链对类造成毒害.请你举例写出一条食物链:浮游藻类→食藻鱼→肉食鱼→人.
(2)因藻类大量繁殖在淡水中形成的腥味泡沫漂浮物叫做水华,这种现象主要是由哪种生物引起的:蓝藻.
(3)请你谈赤潮的主要危害:与其它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有毒藻类释放的毒素过分聚集,会造成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危害渔业生产..

分析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海域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解答 解:(1)含氮、含磷的污水,高密度养殖区、农田化肥、农药随径流,大量排入江河,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水中浮游小生物如红藻、褐藻的爆发性生长,形成赤潮.藻类掩盖了水面,导致水中缺氧,是鱼虾、贝类死亡;有些藻类能产生毒素,是鱼类、贝类等死亡,加上死亡的藻类被细菌等分解,进一步造成水体缺氧.造成水体发黑变臭,有些渔业生产.藻类产生的毒素会沿着食物链“浮游藻类→浮游动物→鱼类→人”传递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2)太湖中的“水华”呈现绿色,主要是由由一些淡水藻类如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引起的.
(3)赤潮的危害.与其它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有毒藻类释放的毒素过分聚集,会造成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危害渔业生产.
故答案为:(1)浮游藻类;浮游藻类→食藻鱼→肉食鱼→人
(2)水华;蓝藻       
(3)与其它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有毒藻类释放的毒素过分聚集,会造成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危害渔业生产.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赤潮发生的原因和危害、预防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农民在雨后移栽玉米幼苗时,一般要去掉一些叶,这是为了(  )
A.降低蒸腾作用B.降低呼吸作用C.降低吸收作用D.降低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当你吸气时,肺泡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两层管壁进入肺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命活动观察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物质,①、②、③、表示生命活动过程.请回答问题:

(1)图中a、c代表的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氨基酸.
(2)③的起始部位是胃.
(3)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行治疗.
(5)完成过程①后,b物质最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左心房.此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处于结合状态(填“结合”或“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甲同学说:我看到的是洋葱表皮细胞,因为它有细胞膜;乙同学说:我看到的是口腔上皮细胞,因为它有液泡;丙同学说:我看到的是叶片细胞,因为它有细胞壁;丁同学说:我看到的是蝗虫细胞,因为它有细胞核.哪个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的是(  )
A.坚持锻炼身体B.合理的作息安排C.健康的饮食D.不良的生活习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  )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红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都是单细胞
B.苔藓植物遗体可以形成泥炭
C.藻类植物的根、茎、叶中都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D.距今2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埋在地下,形成了今天的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周末小明在田里捉到一蝗虫之后用了下列事情
(1)小明仔细观察蝗虫发现蝗虫壳上有凹槽,他不知道有什么用请你告诉他?
(2)小明玩弄一会发现它不喝水因为外骨骼防止了水蒸发.
(3)蝗虫跳入水中,除了头其他地方都淹了,几分钟后这个蝗虫死亡(填“死”或“活”),因为因为蝗虫的气门在胸腹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