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一项相同( )
A. 探究蚂蚁的通讯 B. 观察叶片的结构
C.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D. 森林资源的清查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完成精子与卵细胞的“对话”
(1)精子:我叫精子,是由爸爸的主要性器官____ 产生。
(2)卵细胞:我是卵细胞,我来自妈妈的[ ]_________ 。
(3)精子:我的兄弟可多了,为了获得卵细胞的芳心,兄弟间要进行抢亲比赛,获胜者将在[ ]_________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婚礼”。
(4)卵细胞:希望我新郎的性染色体是______,这样,我们结合后将发育成小帅哥,出生前,他舒适地生活在[ ]________里,通过脐带和________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5)精子:其实我觉得只要结合后,能发育成一个健康、聪明的小宝宝就可以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艾滋病病人中,不少人死于癌症,这说明免疫的 功能遭到破坏( )
A.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C.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
D.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它的翅型有长翅和残翅两种,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G、g表示。下图为三组果蝇的交配方式及产生后代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 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 表示。
(2)果蝇翅型的显性性状为 ,是根据 组翅型的遗传过程判断出来的。
(3)甲组中,后代长翅的基因组成为 ;丙组中,亲代长翅的基因组成为。
(4)甲组中,产生残翅后代的机率为 ;丙组中,产生残翅后代的机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细胞经分裂形成乙、丙两个子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无法判断甲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
B. 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甲细胞的一半
C.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D. 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先分裂,随后细胞核和细胞膜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 D.非生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只有科学地认识自身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才能健康地生活。下面图甲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图乙是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图丙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丁是肝、胆、胰、小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资料表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和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观察图甲时,圆圆同学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且内流动脉血的是[]__________。
(2)小宇同学认真观察图甲后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心室收缩,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与心房之间有__________。
(3)小明同学认真分析图乙后得出的结论是,该图模拟的是呼吸运动中的__________过程,图中的[10]和[11]分别模拟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丙中,若[14]处损伤,其他部位正常,刺激[18]时,病人有感觉,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缩手。
(5)在丁图中,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的液体是由结构[]__________分泌后贮存在结构[20]中;由于图中的结构[]__________有多种消化液汇集在这里,因此该结构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白僵菌可以侵入200多种昆虫的体内大量繁殖,最后导致虫体死亡。
材料2 白僵蚕(图1)是被白僵菌感染导致僵死的蚕蛾幼虫,它也是一味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疏》中就有治疗抗惊厥、祛风散寒等多种功效。
材料3 为了满足人们对药用白僵蚕的需要,近年来一些地方将白僵菌接种带蚕蛹,使其成僵蛹,代替白僵蚕供药用。
(1)白僵菌在分类上属于_____,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_生殖。
(2)自然状态下,白僵蚕是白僵菌感染了蚕蛾的_____阶段。
(3)昆虫的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_____和_____差异很大,称为变态发育。图2表示昆虫的两种发育过程,二者是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根据资料,蚕蛾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发育。
(4)资料中体现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中有利的一面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