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请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7年4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回答问题:报告无发病、死亡的病种: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肺结核、乙肝、痢疾、梅毒和麻疹.
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乙肝和流脑.
(1)上述属呼吸道传染病的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麻疹、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脑.
(2)采取对疫点3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家禽进行捕杀、黄焚烧和深埋等措施预防禽流感大规模暴发,是运用了传染病预防中的哪项措施?控制传染源.
(3)从报告死亡数居前几位的病种不难发现,艾滋病已逐渐成为危害我国的传染病,人感染艾滋病,说明病毒至少破坏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4)狂犬病病原体的生活方式是寄生.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解答 解:(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和空气进行传播,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肺结核、流脑等;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疫点的家禽可能患了传染病,属于传染源,对其进行捕杀、黄焚烧和深埋等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3)只有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三道防线后,人体才会患病.
(4)狂犬病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寄生在狂犬或患了狂犬病的人或动物的细胞中,离开了活细胞不能生存,属于寄生.
故答案为:(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麻疹、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脑;
(2)控制传染源;
(3)三;
(4)寄生.

点评 传染病和免疫部分内容一般同时进行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某研究小组在通山县太平山附近发现一棵有着“植物大熊猫”美称的野生红豆杉,树龄360余年.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回来后,把这些资料与网上查找的资料对比,整理分析.这种科学活动的形式是(  )
A.调查B.观察C.测量D.收集和分析资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下列有关这种现象的解释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排出尿液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
C.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D.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请列举位于脑干的神经中枢、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吮吸反射中枢(试举三例).
(3)视觉感受器位于[③视网膜].产生神经冲动后,被传递到[]A大脑皮层形成视觉.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①晶状体]过度变曲,形成近视.
(4)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脊髓中的白质.
(5)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贮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
(6)某人由于脊髓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⑩(填序号).
(7)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谈梅分泌唾液.
(8)一位盲人“阅读”盲文小说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完成“阅读”和“理解”这两项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分别是位于A上的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项中是生物的一项是  (  )
A.湖水B.月亮C.雪花D.杨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面以昆嵛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
(1)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昆嵛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有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赤松林,还有栎树、刺槐等1170多种植物,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茂密的植被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昆嵛山因而被誉为“天然氧吧”,这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依存.昆嵛山野生动植物多达2330多种,这些生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如图为昆嵛山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生物通过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相互影响与依存.比如,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赤松,但大山雀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而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降低赤松林所受的危害.
(3)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原因.生物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使得生物必须依靠环境生存,从而形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该食物网中,能利用非生物环境中的简单物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的生物有草、赤松:食物网中的其它生物都通过食物链获得物质和能量,比如,鹰获得物质和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草→鼠→鹰:生物制造或获得的有机物最终都要被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其途径一是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二是通过分解者(答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分解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的是生活在水中的两种微小生物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所示的两种微小生物都属于单细胞(选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又因为这两种生物都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因此也属于原生生物.
(2)图甲中的生物属于植物,是因为其细胞结构中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3)图乙中的生物在水中可以灵活的运动主要靠【①】纤毛在水中摆动,结构【②】的作用是呼吸.
(4)图乙中的生物消化食物的场所是【④】食物泡,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主要是通过【③】伸缩泡和【⑤】收集管收集并排出体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蝗虫共有三对足,蝗虫的翅共二对,它的呼吸器官气门.
(2)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水→草→牛→虎B.虫→鸟→狐狸C.草→兔→蛇→鹰D.蛇→兔→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