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来自哪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实验解答了这一问题.如图是巴斯德的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A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微生物的加入瓶内.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B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在科学探究的过程采用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巴斯德的实验法以外,还有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

分析 甲图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没有煮沸,因此B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A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解答 解:(1)分析题意可知,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呢?是有食品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则他认为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微生物)引起的.
(2)甲图A瓶用酒精灯高温加热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A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3)甲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乙图中A瓶空气能进入瓶中而细菌会落在弯曲部位,不能进入;B瓶将瓶颈打断,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落入肉汤,因此它们的控制变量也是细菌的有无;而甲图中控制改变量的方法则是A瓶煮沸,B瓶不做任何处理.
(4)在科学探究的过程采用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巴斯德的实验法以外,还有观察法、测量法和调查法等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多种探究方法.
故答案为:
(1)微生物;微生物;空气;
(2)A;微生物;
 (3)B;
(4)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仔细观察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组成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乙图.
(2)生物体发育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4]细胞核,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7]线粒体.
(3)因为有了[3]叶绿体,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成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切洋葱时,辛辣物质常刺激人流泪,则该辛辣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5]液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其正确顺序为(  )
A.a→c→d→bB.b→a→c→dC.c→d→a→bD.d→a→c→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食能力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结合如图边显微镜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视野亮度的结构是[]6遮光器和[]7反光镜.
(2)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不移动,如果换一个目镜,发现异物还在,说明异物在[5]物镜上.
(3)寻找物像时,先转动[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地下降,此时眼晴应在水平方向注视物镜.
(4)当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此时眼腈应注视目镜.如果物像不够清晰时,应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5)假如看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想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向右上方向移动.
(6)观察时,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着通光孔的中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人类在生物圈的“立足点”是(  )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的表面D.任何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使用显微镜时,为了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应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当周围环境光线较暗时,应使用反光镜的凹面和遮光器的较大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呈现绿色的原因是水中有大量的(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种子植物D.蕨类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⑤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