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如图是眼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后,经[2]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8]视网膜形成清晰的物像.
(2)物像刺激了[8]上的感光细胞,这些细胞产生了大量的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3)如果晶状体曲度过度调节而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前或后)方,这样就形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眼球也需要营养,一般来说主要是由[7]脉络膜中的毛细血管来提供.因其内含有丰富的黑色素,使眼球内成“暗室”.
(5)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由明亮的环境走到黑暗的环境时,瞳孔会放大;反之当我们由黑暗的环境走到的明亮环境时,瞳孔会缩小,这些现象说明瞳孔的作用是调节进入我们眼内光线的多少.
(6)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D.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

分析 图示表示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图示中各结构的名称: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瞳孔,4是虹膜,5是睫状体,6是巩膜,7是脉络膜,8是视网膜,9是玻璃体.

解答 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成像,经过的途径是图中的[1]角膜、[3]瞳孔、[2]晶状体、[9]玻璃体、[8]视网膜.
(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其中主要是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8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娇正.
(4)7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对眼球具有营养作用,并能使眼球内部成为暗室.
(5)瞳孔的变化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便于看清黑暗中的物体.据此可知,瞳孔的作用是调节进入我们眼内光线的多少.
(6)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故答案为:(1)2角膜;8视网膜
(2)感光;神经冲动;视神经;视觉;
(3)过大;过长;凹透镜;
(4)7脉络膜;黑色素;
(5)放大;缩小;光线;
(6)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眼球的结构和近视眼的原因及预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苔藓植物的假根的作用是(  )
A.吸收水分B.吸收有机物C.固着D.制造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女孩的身心变化很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断绝与异性的一切往来B.心肺功能增强
C.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D.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为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B表示吸气状态,图A表示呼气状态.
(2)图A状态中,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舒张 状态,胸廓缩小,肺随之收缩,肺容积缩小,膈顶上升,肺内气压增大
(3)图B状态中,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扩大,膈顶下降,肺内气压降低
(4)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的身材,但是会直接影响B(填“图A”或“图B”)所示生理过程的进行,经常这样会引起体质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被成为“微生物之父”的科学家是巴斯德.
(2)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A瓶.
(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B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A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5)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小莉的妈妈一直注意给她加喂钙粉,可医生还是诊断小莉缺钙,原因是在服钙粉时没有补充(  )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多种,游泳是效果较好的一种.在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游泳时,神经调节起作用,其他调节不起作用
B.很多人都会游泳,所以游泳是人的一种本能
C.游泳动作的完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它系统的配合
D.人一旦学会游泳就会终身不忘,可见游泳是一种条件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是豌豆花色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豌豆的亲代都是紫花,而后代中出现白花,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亲代紫花的基因组成是Bb、Bb.
(3)豌豆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生殖细胞时,染包体的数目要减少一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步骤】
步骤1:取A、B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的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大小基本相同.
步骤2:将A植物种子平均分成A1、A2、A3三组,B植物种子平均分成B1、B2、B3三组.六组种子分别按如下条件播撒在6个花盆中:
条件A1B1A2B2A3B3
温度(℃)-53065
水分适宜且   ①
黑暗
步骤3:4天后,观察并统计各组种子的发芽率.
请回答:
(1)表格中的①应填等量.
(2)实验后发现,A植物种子中A1、A3组均未萌发,A2组种子大多数萌发,该实验现象说明A种植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A2组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种子的结构--子叶或胚乳.
(4)B植物种子三组均未萌发,原因可能有(至少写出两点):B种植物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光、实验中的三种温度都不是B种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