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近年来张家界市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春天可以到大棚里采摘草莓、蔬菜,秋天可以采摘葡萄等。到采摘园现场采摘,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通常要适时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____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____。
(2)在一封闭的草莓大棚中,某生物兴趣小组测量48小时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绘制了如图示意图。
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____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为了提高草莓的产量,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果农:晚上适当增加光源;开花期间,在棚内放养蜜蜂;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____。
(3)在草莓、葡萄的植株上开了很多花或结了很多果,有经验的果农并未全部保留,而进行硫花,疏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保留的果实有充足的____供应,提高草莓和葡萄的品质。
【答案】二氧化碳 适宜的温度 光合 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 有机物
【解析】
(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种植蔬菜的大棚内,适当的通风可以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了光合作用的强度,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在寒冷的冬天,大棚能为蔬菜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
(2)①在曲线的ab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草莓的光合作用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②在如图bc段时间范围内还可以适当降低温度,理由是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3)要提高草莓的产量,疏去弱小花、果是为了使有机物充分供给健壮花果,保证果实的大小、甜度。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组织培养技术可培养无病毒感染的植株
B. 组织培养法育苗,繁殖速度快
C. 组织培养的新植株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D. 组织培养是利用生殖细胞结合培养新植株的高新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 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
C. 宠物狗定点排便属于先天性行为
D. 蜘蛛织网是一出生就会的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几种生活中常见生物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生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___(填字母),属于无脊推动物的是___(填字母)。
(2)D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是不结种子的植物,它通过___繁殖后代。
(3)E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叫做___发育。
(4)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D与B;A与C的比较,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结构上看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永泰嵩口遍植李树.李树林中,空气清新湿润,这与李树的部分生理作用密不可分.
(1)图中的A、B、C表示李树生活中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将它们和对应的主要结构找出来:
a.气孔 b.导管 C.根毛
A___ B ___ C ___
(2)假设X表示C过程散失的某种气体.请判断以下描述的对错
①X为水蒸气时,李树提高了周围大气湿度.(______)
②X为二氧化碳时,有助于李果营养物质的增加.(_____)
③X为氧气时,李树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______)
(3)以上若有错题,请选择一题进行订正:___;李树大约在每年3月初开花,春去花谢,幼小的李果挂满枝头.
(4)李树的花经传份、受精后,花中的___可以继续发育成李果.李果吃起来酸甜可口的物质,主要储存在果肉细胞的___中.
(5)新鲜李果经晒干及腌制后,抑制了___的生长和繁殖,使制成的李干可保存较长时间.
(6)李树通常采用扦插、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这属于___(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李树隶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 ① 、蔷薇目、 ② 、李属.
(7)李树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这一等级应填入的位置是___((选填“①”或“②”),由此判断李树种子中的子叶有___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