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熊河风景区内,芦草密布,蛐蛐叫,蛇伺伏,青蛙碧水游,雄鹰蓝天飞;好一派和谐美景。几种动物数量关系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关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蛐蛐的是_____(填字母)。
(2)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用_____呼吸,成蛙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发育为_____发育。
(3)青蛙和草的绿色部分中的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化器是_____。
(4)蛇属于①(填“环节”或“爬行”)纲、②(填“有鳞”或“无鳞”)目动物,①②应依次填写_____。
(5)生物甲_____(填“不一定”、“一定不”或“一定”)是真核生物。
【答案】B 鳃 变态 线粒体 爬行、有鳞 不一定
【解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因此,由分析可知在食物链:乙→B→C→A→D中表示蛐蛐的是B。
(2)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系统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因此,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蛙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
(3)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因此,青蛙和草的绿色部分中的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化器是线粒体。
(4)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蛇属有鳞目、爬行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因此,蛇属于①爬行纲、②有鳞目动物。
(5)生物甲是腐生细菌、真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生物甲不一定是真核生物。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字母表示气体,序号表示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血液来自肺静脉B. a和c均表示二氧化碳
C. ②处血液中氧气比①处少D. b从肺泡到达③需穿过2层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的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过程和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情况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过程分别发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_______、______。
(2)人的精子、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控制双眼皮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基因用a表示,图中卵细胞中含有的基因是__________,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子女是双眼皮的机会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预防猪肉绦虫病要注意( )
A.猪肉要需要充分煮熟
B.切猪肉和生菜的刀和案板要与切熟肉和熟菜的分开
C.避免人的粪便污染猪的饲料
D.三项都要注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使用了DDT的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纵轴表示数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丁→甲→丙
B. 甲、乙、丙、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 该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最终来源于乙
D. 丙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四种生物细胞(或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图3是________ 的模式图,它与图1、2的相比,在细胞结构上虽有DNA集中区,却没有成形的______________。
(2)图中_________是病毒,结构简单,有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___组成,不具有__________结构。
(3)上图中单细胞生物有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可用于酿酒的是______(填序号)
(4)枯枝落叶可被这些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它们可以再被植物吸收利用。这说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___________参与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鸭梨味甜、香脆,野生梨味酸,但适应性强。将鸭梨的枝条嫁接到野生梨的砧木上,成活后所结果实的果味是
A. 与鸭梨一样香甜 B. 与野生梨一样酸
C. 酸甜各半 D. 不酸也不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