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pH | 生长状况 |
4.5 | 芽枯死,叶片全部脱落 |
5.0 | 芽枯死,多数叶片脱落 |
5.5 | 芽萎缩,上部叶片脱落 |
6.0 | 上部叶片颜色有变化 |
6.5 | 没有明显变化 |
7.0 | 叶芽萌发,露出新叶 |
分析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解答 解:(1)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2)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等大气降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
(3)①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依题意,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变量是酸雨的PH值,当PH值>6时,叶芽萌发,露出新叶;当PH值=6时,上部叶片颜色有变化;当PH值<5•5时,芽萎缩或枯死,叶片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②得出结论:分析现象,说明酸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故答案为:(1)B;
(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①植物生长状况; ②酸性越强,对植物影响越大.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酸雨的形成,模拟实验的概念,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钙的或维生素D | B. | 含铁的或维生素D | C. | 含碘的或维生素A | D. | 含锌的或维生素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列文虎克最早观察到了细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 |
B. | 巴斯德证明了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 |
C. | 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因此属于动物 | |
D. | 细菌与藻类植物一样,它们的营养方式都属于自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