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因为食物中缺少什么导致?(  )
A.维生素D或者含钙的无机盐B.维生素C或者含钙的无机盐
C.维生素B1或者含碘的无机盐D.维生素A或者含碘的无机盐

分析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 解:维生素的种类很多.

维生素种类主要功能缺乏症 食物来源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动物肝脏含丰富的维生素A,胡萝卜中含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维生素B1在稻米、豌豆、小麦、扁豆等粮食中含量丰富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奶制品、鱼肝油、蛋黄中含丰富的维生素D
可见,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和含钙的无机盐.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部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以及食物来源,注意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选取一株生长旺盛的植株上的A、B、C大小基本相同的三片叶子,分别作不同的处理,如图所示.其中罩住A、B叶片的透明塑料袋和罩住C叶片的黑色塑料袋均透气,B塑料袋内的颗粒表示固体氢氧化钠.参照下面的实验装置,该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将装置Ⅰ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装置Ⅰ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观察A、B塑料袋内壁上有小水珠出现;
④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⑤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⑥取下叶片A、B、C,分别按照装置Ⅱ所示的方法进行处理后,漂洗并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的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步骤③的观察结果主要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3)若步骤④完成以后木条能复燃,请补充完善与这一结果相关的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的反应式.

(4)若步骤⑤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该生理过程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与步骤⑥有关的实验装置Ⅱ中,小烧杯内盛的液体是酒精,该液体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脱色,最终A、B、C三片叶片中变蓝色的是A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人饥饿时,肚子会咕咕叫,这是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而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
C.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
D.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阅读并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水母体内97%是水,人体肌肉中72%~78%是水;幼嫩植物体中70%是水.
材料2: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纸上会出现油渍.
材料3:鸡蛋的蛋黄是一个卵细胞,吃鸡蛋可以补充人体蛋白质.
读了以上材料,你能说出细胞内有哪些物质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胎儿的脐动脉将血液输送至胎盘,然后汇聚成脐静脉流回心脏.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说法哪一项正确(  )
A.脐动脉中流动脉血,含营养少B.脐静脉中流静脉血,含营养多
C.脐动脉中流动脉血,含营养多D.脐静脉中流动脉血,含营养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在吸气时,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
A.鼻腔→喉→咽→支气管→气管→肺泡B.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C.鼻腔→喉→咽→肺泡→气管→支气管D.鼻腔→咽→喉→肺泡→气管→支气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许多人把贫血和低血压混为一谈,你知道吗?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值,低血压指的是血液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低于正常值,请你分析下面可能引起贫血的是(  )
A.失血过多、营养不良B.剧烈运动、劳累过度
C.感冒发烧、头晕心慌D.通宵工作、睡眠欠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河蚌B.河虾C.蜗牛D.乌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发酵是生物技术中最早发展和应用的食品加工技术之一.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都利用了发酵技术.如图表示发面时温度对面团中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此图说明食品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
B.发面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30-45℃
C.据图可知,高于65℃的环境中,酵母菌难以存活
D.据图可推测,在发面过程中,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